首頁 >
五官科 >
耳鼻咽喉頭頸科 >
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
就診指南
- 相關癥狀:
外耳道炎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外耳道癤時耳痛劇烈,張口咀嚼時加重,并可放射至同側頭部。多感全身不適,體溫或可微升。當腫脹嚴重堵塞外耳道時,可有耳鳴及聽力減退。檢查有耳廓牽引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軟骨部皮膚有局限性紅腫。紅腫成熟破潰后,外耳道內積膿流出耳外,此時耳痛減輕。外耳道后壁癤腫嚴重者可使耳后溝及乳突區(qū)紅腫,應注意與急性乳突炎鑒別。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發(fā)熱較明顯,無耳廓牽拉痛,而有乳突部壓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顯充血,膿液較多。
彌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現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檢查亦有耳廓牽拉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皮膚彌漫性紅腫,外耳道壁上可積聚分泌物,外耳道腔變窄,耳周淋巴結腫痛。慢性者耳發(fā)癢,少量滲出物。外耳道皮膚增厚、皸裂、脫屑,分泌物積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狹窄。
- 發(fā)病部位: 耳
- 相關疾?。?/span>
外耳道炎可以并發(fā)哪些疾病?
皮膚擦傷和潰瘍易致感染,挖耳是常見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體衰弱者易患本病和復發(fā)。高溫和濕度可降低外耳道抗感染能力,故在夏季易發(fā)病,常為葡萄球菌感染。
- 多發(fā)檢查:
外耳道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外耳道癤檢查有耳廓牽引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軟骨部皮膚有局限性紅腫。外耳道后壁癤腫嚴重者可使耳后溝及乳突區(qū)紅腫。彌漫性外耳道炎檢查亦有耳廓牽拉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皮膚彌漫性紅腫,外耳道壁上可積聚分泌物,外耳道腔變窄,耳周淋巴結腫痛。外耳道皮膚增厚、皸裂、脫屑,分泌物積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狹窄。
- 治療方法:
外耳道炎西醫(yī)治療方法
一、藥物治療
(一)早期局部熱敷或作超短波透熱等理療。
(二)嚴重者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鎮(zhèn)靜、止痛劑。
(三)局部用1~3%酚甘油或10%魚石脂甘油滴耳,或用上述液紗條敷于患處,每日更換紗條2次。慢性者可用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類(如強的松龍、地塞米松等)合劑、糊劑或霜劑局部涂敷。外耳道膿液及分泌物可用3%雙氧水清洗。
(四)積極治療感染病灶如化膿性中耳炎,診治全身某些有關疾病如糖尿病等。
二、手術治療:
癤腫成熟后及時挑破膿頭或切開引流。
外耳道炎中醫(yī)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
病屬中醫(yī)的耳瘡范疇,多因風熱侵襲或熱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1.內服藥 銀翹丸、牛黃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
2.外用藥
①黃連膏、紫金錠外耳道涂敷。
②中藥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圍腫脹。可以水調散外敷(即黃柏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涼開水調成糊狀涂布耳周腫脹處或以濕熱毛巾敷局部)。
- 相關手術:
外耳道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需要和其它外耳道疾病如外耳道真菌病等鑒別。
外耳道后壁癤腫嚴重者可使耳后溝及乳突區(qū)紅腫,應注意與急性乳突炎鑒別。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發(fā)熱較明顯,無耳廓牽拉痛,而有乳突部壓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顯充血,膿液較多;X 線乳突攝片示乳突氣房混濁或有骨質破壞。
- 是否傳染: 否
- 預防:
首先應戒除挖耳的不良習慣,挖耳不但損傷皮膚引起感染,而且經常刺激皮膚還容易生長“外耳道乳頭狀瘤”,使耳道經常出血,甚至影響聽力,其次,要防止污水入耳,在洗頭,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凈的棉球涂上油膏堵塞外耳道,要及時清除外耳道耵聹或異物,最后,要注意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損傷,
1、未病時就注意衛(wèi)生,尤其是兒童,凡有化膿性中耳炎,耳癤腫,嬰兒濕疹者,更應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凈與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圍清潔,并要注意不要亂掏耳朵。
2、既病之后,切忌水洗,如其污穢或痂皮堆積,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疏松之后,再用紗布或消毒過的軟紙輕輕擦凈,實在必須洗滌者,用苦參湯。
3、按時更換外用藥,按時進服內服藥。
4、癢時忌搔抓,必要時泡些食鹽水,滴在癢處,其濃度以能達到止癢為標準,如是小兒要防止他亂抓搔擦。
5、患病期間,忌酒類,辛辣食品(如大蔥,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里紅,姜,咖喱),腥物,淡水產品,海鮮。
6、洗澡,理發(fā),浴身,注意防止污水入內,在洗頭,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凈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7、患病之后禁止游泳。
8、忌一切海味鮮發(fā)物,榨菜,芥菜,雪里紅等食物。
相關視頻更多 >>
相關問答更多 >>
相關文章更多 >>
相關音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