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nèi)科 >
腎病內(nèi)科 >
水腫
水腫
就診指南
- 相關(guān)癥狀:
水腫有哪些表現(xiàn)及如何診斷?
1.水腫初起多從眼瞼開始,繼則延及頭面、四肢、腹背,甚者腫遍全身,也有先從下肢足脛開始,然后及于全身者。輕者僅眼瞼或足脛浮腫;重者全身皆腫,腫處按之凹陷,其凹陷或快或慢皆可恢復(fù)。如腫勢嚴(yán)重,可伴有胸腹水而見腹部膨脹,胸悶心悸,氣喘不能平臥等癥。
2.可有乳蛾、心悸、瘡毒、紫癜,感受外邪,以及久病體虛的病史。
- 發(fā)病部位: 全身
- 相關(guān)疾?。?/span>
水腫可以并發(fā)哪些疾病?
對水腫患者應(yīng)進(jìn)行詳細(xì)的全身檢查,因為許多系統(tǒng)、器官、組織的疾患都可造成水腫。全身檢查有助于了解水腫的來源及其特征,有助于診斷和鑒別診斷。端坐呼吸、心率或脈搏增快,心臟擴大,心室收縮或舒張功能障礙,中心靜脈壓增高,大靜脈淤血,頸靜脈怒張,肝脾淤血增大等,提示存在心功能衰竭,水腫是由心臟疾患引起的;脾臟淤血腫大,腹壁側(cè)支循環(huán)靜脈怒張,門脈高壓合并腹水者,提示肝硬化;如表情遲鈍,毛發(fā)稀少,皮膚粗糙,提示有甲狀腺功能低下即鼓液性水腫的可能。
- 多發(fā)檢查:
水腫應(yīng)該做哪些檢查?
24小時尿蛋白定量、血常規(guī)、血沉、血漿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體液免疫、心電圖、心功能測定、腎臟B超等實驗室檢查,有助于診斷和鑒別診斷。
- 治療方法:
水腫治療前的注意事項
中醫(yī)認(rèn)為與水液代謝關(guān)系最為密切的臟腑是肺、脾、腎,這三個臟器的功能失調(diào)是引起水腫發(fā)生的關(guān)鍵所在,因此治療水腫,中醫(yī)一般以宣肺、健脾、溫腎為基本原則,具體方法如下。
1、宣肺利水: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風(fēng)邪外襲所致發(fā)熱,惡寒,惡風(fēng),頭痛,肢體關(guān)節(jié)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脈浮。浮腫先見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醫(yī)稱此種水腫為風(fēng)水,多見于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常用方劑有越婢加術(shù)湯和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常用藥物有麻黃、生石膏、生姜、白術(shù)、防風(fēng)、桑白皮、雙花、連翹、薄荷、前胡、赤小豆、車前子、澤瀉、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濕、利水消腫;臨床表現(xiàn)為全身凹陷性水腫,腰以下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納呆,胸悶,苔膩、脈濡。常用方劑為五苓散合五皮飲加減,常用藥物有茯苓、豬苓、澤瀉、白術(shù)、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陳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腫甚而喘者加麻黃、杏仁、葶藶子;下半身腫甚加防己、川椒、厚樸等;如濕熱壅盛,煩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苔黃膩,加大黃、木通、小薊等。
3、溫中健脾、行氣利水;本法適用于脾陽虛弱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下肢浮腫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fù),胸悶腹脹,納少便溏,面色萎黃,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脈滑沉緩。常用方劑為實脾飲加減,藥物有:茯苓、白術(shù)、附子、干姜、厚樸、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豬苓、澤瀉、黨參、黃芪等。
4、溫腎利水:適用于腎陽衰微者。主要表現(xiàn)為全身高度水腫,腰以下為甚,腰膝酸軟,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諷白,尿少,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xì)無力。常用方劑有真武湯、金匱腎氣丸等。藥物有茯苓、白術(shù)、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澤瀉、山藥、山萸肉、肉桂等。
- 相關(guān)手術(shù):
水腫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辨陽水和陰水
陽水:多因感受風(fēng)邪、水濕、瘡毒、濕熱諸邪,導(dǎo)致肺失宣降通調(diào),脾失健運而成。起病較急,病程較短,每成于數(shù)日之間。其腫多先起于頭面,由上至下,延及全身,或上半身腫甚,腫處皮膚繃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見煩熱口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jié)等表、實、熱證。
陰水:多因飲食勞倦、久病體虛等引起脾腎虧虛、氣化不利所致。起病緩慢,多逐漸發(fā)生,或由陽水轉(zhuǎn)化而來,病程較長。其腫多先起于下肢,由下而上,漸及全身,或腰以下腫甚,腫處皮膚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復(fù),甚則按之如泥,不煩渴,常兼見小便少但不赤澀,大便溏薄,神疲氣怯等里、虛、寒證。
鼓脹水腫病是指表現(xiàn)為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的一種病證,嚴(yán)重的水腫病人也可出現(xiàn)胸水和腹水;鼓脹以腹水為主,但也可出現(xiàn)四肢,甚則全身浮腫,因此本病需與鼓脹病鑒別。
鼓脹的病因主要是酒食不節(jié),情志所傷,久病黃疽、積證,血吸蟲侵襲,勞倦過度,脾虛等。主要病機是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diào),氣滯、血瘀、水停于腹中。臨床上鼓脹先出現(xiàn)腹部脹大,病情較重時才出現(xiàn)下肢浮腫,甚至全身浮腫,腹壁多有青筋暴露。
- 是否傳染: 否
- 預(yù)防:
水腫應(yīng)該如何預(yù)防?
1、風(fēng)水相搏 臨床特點為浮腫以眼瞼、顏面為重,繼則全身浮腫、尿少,或伴有感冒癥狀。 治宜宣肺利水消腫。
(1)姜糖飲
(2)蔥白粥:粳米30~50克,蔥白段適量,煮粳米做粥如常法,臨熟加入蔥白,不拘時食, 食后覆被微汗。
(3)茅根湯:鮮茅根50克,煎水代茶飲,尤適用于尿少、血尿者。
(4)赤豆湯:赤豆30~60克,洗凈,加水煮爛,加適量砂糖,吃湯與豆。
(5)薏仁粥:薏仁30~50克,粳米100克,共煮成粥,加糖適量,隨服。
(6)田螺10只,水養(yǎng)一夜,洗凈泥沙,入沸水燙熟,挑出田螺肉,用少許無鹽醬油、花椒粉 浸漬待用。用粳米50克煮成粥,與田螺肉同食。
(7)鮮玉米須30克,粳米30克,同煮為粥,隨意服。
(8)桑白皮粥:桑白皮9克,煎水取汁,加粳米30克煮粥,隨意服。
2、濕熱內(nèi)蘊 臨床特點為全身皆腫,皮膚浮腫發(fā)亮,可伴血尿、尿少等,治宜清熱利濕消腫 。
(1)水葫蘆粥:水葫蘆10只,剪破后水煎取汁,入粳米30克同煮為粥,粥成后加紅糖1匙,趁 熱服。
(2)葫蘆二瓜飲:葫蘆殼60克,冬瓜皮30克,西瓜皮30克,水煎頻服。
(3)瓜蒜盅:大蒜100~120克,西瓜1個。洗凈西瓜,頂端挖一個三角形洞,放入去皮大蒜, 再用挖下的瓜蓋好。盛盤中,隔水蒸熟,趁熱飲汁。
(4)薺菜粥:新鮮薺菜250克,洗凈,切碎,同粳米100~150克煮粥,作早點或夜宵用。
(5)蠶豆冬瓜皮湯:陳年蠶豆、冬瓜皮各30克,紅糖少許。將冬瓜皮洗凈,入鍋,加水2碗煮 沸,改小火煎20分鐘,去渣取汁,入蠶豆,繼續(xù)文火煎煮至豆?fàn)€,加紅糖少許調(diào)味。食豆咣 湯。
(6)車前草粥:鮮車前草30克,洗凈切碎,蔥白1根洗凈切段,入鍋加水2碗,煎20分鐘,去 渣取汁,加入粳米50克,熬成粥,熱飲,每日1次。
(7)薏仁二豆荷葉粥: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薏仁50克,鮮荷葉半張。先將荷葉洗凈撕成 小片,加水煎20分鐘,去葉取汁,加入薏仁、黑豆、赤小豆、煮至豆?fàn)€。食豆飲湯,每日分 2次服完。
(8)芹菜汁飲:芹菜洗凈、瀝水后切碎,榨汁。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9)瓜皮荸薺絲:西瓜皮、荸薺適量。將西瓜皮削去翠衣,切絲;荸薺去皮切絲,兩者拌勻 調(diào)味。每日1~2次食用。
(10)茯苓粳米粥:茯苓30克,粳米50克。先將粳米煮粥,半熟時加入研成末狀的茯苓,煮至 熟。每日分1~2次服。
(11)赤小豆冬瓜煲生魚:黑魚1條(約200克)洗凈去內(nèi)臟,冬瓜500克(連皮),赤小豆60克, 蔥白5根,共煲湯。不加鹽,食肉喝湯。
(12)退水餅:甘遂、大戟各3克,大麥面30克。甘遂、大戟為末,加面內(nèi),水調(diào),做成餅, 火煨熟,食用。
(13)冬瓜消腫粥:冬瓜500克,洗凈去瓤,切成小塊,赤小豆60克,薏仁30克,先用大火煮 沸,再改小火煮至豆?fàn)€。每日分?jǐn)?shù)次食用。
3、脾虛濕盛型 證見浮腫長期不愈,面色少華,動則氣喘,多汗,平素易感冒,納少,大便 不實。治宜健脾益氣。
(1)苓棗散:茯苓、大棗各30克,焙干研末,每次3~6克,每日2次。
(2)黃芪粥:黃芪60克,粳米100克。先將黃芪煎湯去渣,入粳米,小火煮至粥成。每日分2 次飲用。
(3)鯉魚湯:鯉魚1條(約250克),赤小豆60克,桑白皮、白術(shù)各30克。將鯉魚洗凈去內(nèi)臟, 后三味壓細(xì)末放魚腹中,小火煮至魚爛,食魚喝湯。
(4)芪瓜鯽魚湯:黃芪30克,冬瓜250克,鯽魚1條(約250克)。鯽魚洗凈去內(nèi)臟,冬瓜切塊, 黃芪布包放魚腹中,共入沙鍋,加水小火燉至魚熟瓜爛。喝湯食魚肉。
(5)多味黃芪粥:生黃芪、薏仁各10克,赤小豆30克,雞內(nèi)金粉3克,金橘餅1個,糯米30克 。將黃芪布包,入水煮沸,再加薏仁、赤小豆,小火煮30分鐘,撈出黃芪,加糯米和雞內(nèi)金 粉,煮成粥。用粥送服金橘餅,每日1次。
(6)小豆羊肺煲:羊肺1具,洗凈,赤小豆葉10克。羊肺加水適量煮熟后加赤小豆葉,稍煮片 刻即可。1~2日吃完。
(7)黃芪雞:黃芪120克,母雞1只。母雞宰后洗凈去內(nèi)臟,加黃芪燉爛,去浮油。喝湯食肉 。
(8)花生紅棗飲:花生、紅棗各60克,加水適量,小火煎20~30分鐘,加適量紅糖,飲湯食 花生及紅棗。
(9)茯苓餅:茯苓10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茯苓、粳米研成細(xì)粉,加水調(diào)成糊狀,入 白糖攪勻,做成小薄餅,烙熟食用。
4、脾腎兩虛型 臨床表現(xiàn)浮腫較重,以下肢為主,浮腫按下凹陷難起,常伴大便稀薄,下肢 酸軟,夜尿較多。治宜溫腎補脾。
(1)大蒜鴨:三年以上老鴨1只,去皮及內(nèi)臟,填入獨頭蒜4~5頭,煮至鴨爛,不加鹽,喝湯 ,吃鴨及蒜。
(2)山藥黃芪煲龜板:山藥、黃芪、龜板各10克。將龜板浮灰洗凈,入鍋,加水適量,小火 煮1小時,再下黃芪同煮30~40分鐘,撈出龜板、黃芪,加入山藥,再煮至熟。趁熱喝湯。
(3)黃芪杜仲羊腎湯:黃芪50克,杜仲30克,羊腎1只,蔥白2個。將羊腎剖洗干凈,去內(nèi)臊 ,切細(xì)。黃芪、杜仲加水適量煎1小時,取汁,同羊腎、蔥白煮熟即可食肉喝湯。
(4)芡實粥:芡實30克(研粉),白果10枚,黃芪15克(布包),糯米30克。同入鍋內(nèi),加水煮 粥,每日1次。
(5)赤豆鯉魚:鮮鯉魚1000克,赤小豆100克,陳皮7?5克,花椒7?5克。將魚去內(nèi)臟、鱗洗 凈,將赤小豆、陳皮、花椒塞入魚腹,另加適量蔥、姜、精鹽入魚腹,線縫合,上籠蒸至熟 ,取出藥,淋少許香油即可食用。
(6)金錢草燉豬蹄:金錢草50~100克,小茴香10克,豬蹄2只,同燉至豬蹄爛,喝湯食肉。
(7)羊腎白術(shù)粥:凈羊腎45克,白術(shù)30克。羊腎切細(xì)丁同白術(shù)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入粳米30 克,共煮為粥。每日晨起空腹熱飲。
(8)大蒜燉鯽魚:鯽魚1尾(約200克),大蒜1頭,砂仁粉1克。鯽魚洗凈去鱗及內(nèi)臟,大蒜剝 皮,與砂仁粉均勻放入魚腹內(nèi),隔水燉至熟,不加鹽,食魚肉。
(9)芡實煮老鴨:芡實200克,老鴨1只。將老鴨洗凈,去內(nèi)臟,加芡實于鴨腹中,小火燉至 鴨熟爛。加姜、蔥、食鹽少許,食鴨喝湯。_
相關(guān)視頻更多 >>
相關(guān)問答更多 >>
相關(guān)文章更多 >>
相關(guān)音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