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科 >
心血管內科 >
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
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
就診指南
- 相關癥狀:
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有哪些表現(xiàn)及如何診斷?
臨床表現(xiàn)
不論何種病因或類型的原醛癥,其臨床表現(xiàn)均是由過量分泌醛固酮所致。原醛癥的發(fā)展可分為以下階段:①早期:僅有高血壓期,此期無低血鉀癥狀,醛固酮分泌增多及腎素系統(tǒng)活性受抑制,導致血漿醛固酮/腎素比值上升,利用此指標在高血壓人群中進行篩查,可能發(fā)現(xiàn)早期原醛癥病例;②高血壓、輕度鉀缺乏期:血鉀輕度下降或呈間歇性低血鉀或在某種誘因下(如用利尿劑、或因腹瀉)出現(xiàn)低血鉀;③高血壓、嚴重鉀缺乏期:出現(xiàn)肌麻痹。
1.高血壓 是原醛癥最常見的首發(fā)癥狀,臨床表現(xiàn)酷似原發(fā)性高血壓,有頭痛、頭暈、乏力、耳鳴、弱視等在門診內科就診??稍缬诘外浹Y2~7年前出現(xiàn),大多數(shù)表現(xiàn)為緩慢發(fā)展的良性高血壓過程,呈輕~中度高血壓(150~170/90~109mmHg),隨著病程、病情的進展,大多數(shù)患者有舒張期高血壓和頭痛,有的患者舒張壓可高達120~150mmHg。少數(shù)表現(xiàn)為惡性進展。嚴重患者可高達210/130mmHg,對降壓藥物常無明顯療效。眼底病變常與高血壓程度不相平行,但同樣可引起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如左心室肥厚、心絞痛、左心功能不全、冠狀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一過性腦缺血發(fā)作或腦卒中、視網(wǎng)膜出血;腎功能不全等。
原醛癥患者雖以水、鈉潴留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壓增高,但因“脫逸”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使原醛癥多數(shù)患者高血壓呈良性經(jīng)過且不出現(xiàn)水腫。APA患者夜間血壓呈“勺形”下降,似乎仍存在晝夜節(jié)律。GRA型患者常有母系高血壓病史。
2.低血鉀 在高血壓病例中伴有自發(fā)性低血鉀,且不明原因尿鉀異常增高者,應首先考慮原醛癥的診斷。血鉀在疾病早期可正?;虺掷m(xù)在正常低限,臨床無低鉀癥狀,隨著病情進展,病程延長,血鉀持續(xù)下降,80%~90%患者有自發(fā)性低血鉀,在APA型患者中較為突出,而在IHA和地塞米松可抑制型的原醛癥患者中可不明顯甚至缺如。部分患者血鉀正常,但很少>4.0mmol/L,進高鈉飲食或服用含利尿劑的降壓藥物后,誘發(fā)低血鉀發(fā)生。由于低血鉀常在3mmol/L以下,可以導致以下臨床癥狀發(fā)生:
(1)神經(jīng)肌肉功能障礙:低血鉀可使神經(jīng)肌肉興奮性降低,表現(xiàn)為肌無力和周期性癱瘓,常突然發(fā)生,初發(fā)有麻木感、蟻走感,繼而多在清晨起床時忽感雙下肢不能自主移動,反射降低或消失,雙側對稱,重則可累及雙上肢甚至發(fā)生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及吞咽困難。當胃腸平滑肌也呈弛緩狀態(tài),患者有食欲不振、腹脹、噯氣,亦為低血鉀常見癥狀。持續(xù)時間不定,短者數(shù)小時,長者數(shù)天至數(shù)周不等,發(fā)作較輕者,可自行緩解,重者必須及時搶救,給予口服或靜脈補鉀治療,方可緩解。血鉀越低,麻痹發(fā)生機會越多。而當細胞外液低鉀明顯,細胞內液低鉀不明顯時,則更易出現(xiàn)麻痹。部分患者可有肢端麻木,手足搐搦及肌肉痙攣,亦可與陣發(fā)麻痹交替出現(xiàn)。在低血鉀嚴重時,由于神經(jīng)肌肉應激性降低,上述癥狀不出現(xiàn)或比較輕微,而經(jīng)過補鉀后,神經(jīng)肌肉應激功能恢復,手足搐搦和痙攣變得明顯。體檢可見Trousseaus征及Chvostek征陽性這是由于低鉀引起的代謝性堿中毒。堿血癥使血中游離鈣減少,加之醛固酮有促進鈣、鎂排泄,造成游離鈣降低及低鎂血癥。應同時補鈣、鎂。Davies的報道,認為僅嚴重的低血鉀即可引起搐搦發(fā)生。
(2)腎臟表現(xiàn):由于長期大量失鉀、細胞內低鉀、高鈉和酸中毒,使近曲小管細胞空泡變性、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顆粒樣變,形成失鉀性腎病。腎小管濃縮功能減退,引起多尿、夜尿增多,還與原醛癥患者尿鈉排泄的晝夜規(guī)律顛倒有關,正常因體位關系,大多數(shù)鈉在白天排泄、而原醛癥患者多在夜間排泄。醛固酮過多使尿鈣及尿酸排泄增多,易發(fā)生腎結石及泌尿系感染、腎盂腎炎、腎間質瘢痕形成。由于長期繼發(fā)性高血壓可導致腎動脈硬化、蛋白尿、腎功能不全。
(3)心血管系統(tǒng)表現(xiàn):
①心肌肥厚:原醛癥患者較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更易引起左心室肥厚,而且發(fā)生早于其他靶器官損害。左室肥厚與患者年齡、平均血壓及血漿醛固酮濃度相關;有人發(fā)現(xiàn)原醛癥患者血漿中內源性洋地黃物質(EDLS)升高,而病因去除后,心肌肥厚亦逐漸得到改善,因此認為EDLS可能亦與心肌肥厚有關。心肌肥厚使左心室舒張期充盈受限、心肌灌注減退,因此運動后原醛癥患者較一般高血壓患者更易誘發(fā)心肌缺血。
②心律失常:低血鉀引起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縮或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嚴重者可發(fā)生心室顫動。心電圖主要為低血鉀改變,如Q-T間期延長、T波增寬、低平或倒置,U波明顯,T-U波融合成雙峰。
③心肌纖維化和心力衰竭:經(jīng)研究證明,醛固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因為醛固酮拮抗藥和鈣通道阻滯藥對心肌有保護效應。醛固酮能引起心肌纖維化、心臟擴大和心力衰竭。
(4)糖耐量異常:低血鉀可抑制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20%~50%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多數(shù)表現(xiàn)為葡萄糖耐量低減,少數(shù)可出現(xiàn)糖尿病。有研究表明,醛固酮過多可能直接影響胰島素活性,即使血鉀正常,增多的醛固酮亦可使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
(5)兒童原醛癥:可因長期缺鉀而出現(xiàn)生長發(fā)育障礙,患兒瘦小、肌力差。一般高血壓較為嚴重、病情往往呈惡性發(fā)展,除視網(wǎng)膜血管病變外,還可有視盤水腫。
診斷
高血壓患者,尤其是兒童、青少年患者,大都為繼發(fā)性高血壓,其中包括原醛癥;高血壓患者如用一般降壓藥物效果不佳時,伴有多飲、多尿,特別是伴有自發(fā)性低血鉀及周期性癱瘓,且麻痹發(fā)作后仍有低血鉀或心電圖有低鉀表現(xiàn)者;高血壓患者用排鉀利尿劑易誘發(fā)低血鉀者;應疑有原醛癥的可能,須作進一步的檢查予以確診或排除。由于許多藥物和激素可影響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故在檢查前須停服所有藥物,包括螺內酯和雌激素6周以上,賽庚啶、吲哚美辛、利尿劑2周以上,血管擴張劑、鈣通道拮抗藥、擬交感神經(jīng)藥和腎上腺素能阻滯藥1周以上。個別病人如血壓過高,在檢查期間可選用哌唑嗪、胍乙啶等藥物治療,以確保患者的安全。原醛癥的診斷,應首先確定原醛癥是否存在,然后應確定原醛癥的病因類型。
1.確診條件 如能證實患者具備下述三個條件,則原醛癥可以確診。
(1)低血鉀及不適當?shù)哪蜮浥判乖龆啵簩嶒炇覚z查,大多數(shù)患者血鉀在2~3mmol/L,或略低于3.5mmol/L,但病程短且病情較輕者,血鉀可在正常范圍內。如將血鉀篩選標準定在低于4.0mmol/L,則可使診斷敏感性增至100%,而特異性下降至64%;血鈉多處于正常范圍或略高于正常;血氯化物正?;蚱?。血鈣、磷多正常,有手足搐搦癥者游離Ca2 常偏低,但總鈣正常;血鎂常輕度下降。
①平衡餐試驗:由于發(fā)病早期或病情較輕及鈉鹽攝入量的不同,血鉀水平可明顯波動:高鈉攝入時血鉀偏低,嚴格限鈉時血鉀上升。為排除不同飲食習慣對鉀鈉代謝的影響,應采用本試驗。即普通飲食條件下,將每天鈉、鉀攝入量分別控制在160mmol和60mmol,共8天。于第5、6、7天抽血測血Na 、K 、CO2CP,并分別留24h尿測尿Na 、K 、pH;第8天8AM(上午8時)抽血測血醛固酮及留24h尿測尿醛固酮。原醛癥患者血鈉為正常高水平或略高于正常,尿鈉160mmol/24h,表現(xiàn)為“脫逸”現(xiàn)象。同時血鉀代謝呈現(xiàn)負平衡,血鉀30mmol/24h(或血鉀25mmol/24h),提示患者存在不適當尿鉀排泄增多,尿路失鉀。此外血中CO2CP可高于正常,呈堿血癥,而尿pH呈中性或弱堿性,表現(xiàn)為反常性堿性尿。平衡餐試驗期間的各項檢查結果,均可作為以后各項試驗的對照,用來與以后各項試驗的結果進行比較,有助于本病的診斷。
②高鈉試驗:據(jù)文獻報道,在APA患者中有12%和在IHA患者中有50%血鉀水平可高于3.5mmol/L,故平衡餐試驗如無明顯低血鉀且懷疑原醛癥時,應選擇高鈉試驗激發(fā)低血鉀發(fā)生。將每天鈉攝入量增加至240mmol,鉀仍為60mmol,連續(xù)7天,每天測血壓,第5、6、7天各抽血測血中的Na+、K+、CO2CP,并留24h尿測尿中的Na+、K+、pH,第7天同時測血及24h尿中的醛固酮排出量。由于原醛癥患者醛固酮的分泌呈自主性,不受高鈉攝入的抑制,當鈉攝入量增加時,到達腎遠曲小管的鈉離子量增加,在醛固酮作用下鈉重吸收增加,鈉鉀交換促進尿鉀排泌增加,血鉀下降,血壓升高,原醛的癥狀及生化變化變得顯著,血及24h尿醛固酮不受抑制。如尿鈉排出>250mmol/24h,提示補充鈉鹽充足,此時血鉀仍為正常水平,且無腎功能衰竭證據(jù)則基本可排除原醛癥。若血鉀
- 發(fā)病部位: 腰部
- 相關疾?。?/span>
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可以并發(fā)哪些疾?。?
原醛病人因其腎素分泌被抑制可并發(fā)一種相對良性的高血壓,如高血壓長期持續(xù)存在,可致心、腦、腎損害。長期低血鉀也可致心臟受累,嚴重者可致心室顫動。據(jù)報道在58例原醛病人中34%的病人有心血管并發(fā)癥,15.5%的病人發(fā)生腦卒中,其中6.9%為腦梗死,8.6%為腦出血。并發(fā)高心病者9.4%,尿毒癥1.9%,腦卒中13.2%(腦梗死5.79%,腦出血9.4%)。
- 多發(fā)檢查:
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應該做哪些檢查?
實驗室檢查
1.一般檢查
(1)低血鉀:大多數(shù)患者血鉀低于正常,多在2~3mmol/L,也可低于1mmol/L,低鉀呈持續(xù)性。
(2)高血鈉:輕度增高。
(3)堿血癥;細胞內pH下降,細胞外pH升高,血pH和二氧化碳結合力在正常高限或輕度升高。
(4)尿鉀高:與低血鉀不成比例,在低鉀情況下每天尿鉀排泄量仍>25mmol。胃腸道丟失鉀所致低鉀血癥者,尿鉀均低于15mmol/24h。
(5)尿比重及尿滲透壓降低:腎臟濃縮功能減退,夜尿多大于750ml。
2.血漿醛固酮(PAC)、腎素活性(PRA)測定及臥、立位試驗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測定血漿醛固酮、腎素活性的方法是:于普食臥位過夜,次日晨8時空腹臥位取血后立即肌注速尿40mg,然后立位活動2h于上午10時立位取血,分別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漿醛固酮、腎素活性濃度。血漿醛固酮正常值臥位58.2~376.7pmol/L、立位91.4~972.3pmol/L,血漿腎素活性正常值臥位0.2~1.9ng/(ml·h)、立位1.5~6.9ng/(ml·h)。原醛癥患者臥位血漿醛固酮水平升高,而腎素活性受到抑制,并在活動和應用利尿劑刺激后,立位的腎素活性不明顯升高。
因為原醛癥和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血漿醛固酮水平有重疊,目前大多數(shù)學者提出用血漿醛固酮與腎素活性的比值(PAC/PRA)來鑒別原醛癥與原發(fā)性高血壓,若PAC(ng/dl)/PRA(ng/ml·h)>25,高度提示原醛癥的可能,而PAC/PRA≥50則可確診原醛癥。
3.尿醛固酮水平測定 正常人在普食條件下尿醛固酮排出量為9.4~35.2nmol/24h,原醛癥患者明顯升高。
4.生理鹽水滴注試驗 患者臥位,靜脈滴注0.9%生理鹽水,按300~500ml/h速度持續(xù)4h正常人及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鹽水滴注4h后,血漿醛固酮水平被抑制到277pmol/L(10ng/dl)以下,血漿腎素活性也被抑制。原醛癥,特別是腎上腺皮質醛固酮瘤患者,血漿醛固酮水平仍大于277pmol/L(10ng/dl),不被抑制。但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增生患者,可出現(xiàn)假陰性反應,即醛固酮的分泌受到抑制。但應注意對血壓較高及年齡較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應禁做此試驗。
5.卡托普利(開博通)試驗 正常人或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服卡托普利后血漿醛固酮水平被抑制到416pmol/L(15ng/dl)以下,而原醛癥患者的血漿醛固酮則不被抑制。
6.安體舒通試驗(螺內酯) 醛固酮增多癥患者,一般服藥1周以后血鉀上升,血鈉下降,尿鉀減少,癥狀改善。繼續(xù)服藥2~3周多數(shù)病人血壓可以下降,血鉀基本恢復正常,堿中毒糾正。此試驗只能用于鑒別有無醛固酮分泌增多,而不能鑒別醛固酮增多是原發(fā)還是繼發(fā)。
7.鈉負荷試驗 低鈉試驗原醛患者尿鉀排量明顯減少,低血鉀及高血壓減輕。尿鈉迅速減少與入量平衡,腎素活性仍然受抑制;高鈉試驗正常人及高血壓病人血鉀無明顯變化,原醛癥患者血鉀可降至3.5mmol/L升以下,癥狀及生化學改變加重,血漿醛固酮仍高于正常。
8.血漿18-羥皮質酮(18-OH-B)測定 腎上腺皮質醛固酮分泌瘤患者血漿18-OH-B(醛固酮的前體)水平明顯增高,多>2.7mmol/L(100ng/dl),而特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和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則低于此水平。
影像學檢查
在原醛癥的診斷、病因類型診斷、定位診斷中均具有非常重要價值。
1.腎上腺B超 可檢出直徑>1.3cm以上的腫瘤。但對小腺瘤則難以確診以及與IHA相鑒別。
2.腎上腺CT掃描 在對腎上腺病變的定位診斷中列為首選。并被推薦用于鑒定其類型,它可觀察正常腎上腺形態(tài),并能檢測出直徑為7~8mm的APA。APA為圓形或卵圓形,邊緣完整,由于腺瘤細胞內含有豐富脂質,故表現(xiàn)為低密度(-33~28Hu)。當發(fā)現(xiàn)單側腎上腺直徑>1cm的等密度或低密度腫物影時,提示APA,但應注意鑒別突出于腎上極的小囊腫、扭曲的脾血管、由于部分容積效應產(chǎn)生的結節(jié)影,并應在確診原醛癥后進行CT檢查,以除外一些無功能腎上腺意外瘤。其診斷正確率70%~90%。而腫塊直徑>3cm(尤其>6cm),外形不規(guī)則,瘤體內部不均質腎上腺腫塊,則APC可能性極大。如腫塊影在非增強片中CT值低于11Hu,增強后無明顯強化變化,則提示為腺瘤。分泌醛固酮腺瘤的CT值低于分泌皮質醇的腺瘤和嗜鉻細胞瘤。多數(shù)IHA患者可顯示腎上腺正?;蛞粋?、兩側腎上腺彌漫性增大,邊緣平直或飽滿,其密度較致密。如為結節(jié)性增生則與腺瘤難以鑒別,其診斷陽性率約為50%~70%。
3.磁共振成像(MRI) 對APA診斷特異性高,準確性約為85%。人們認為MRI檢查并不優(yōu)于CT掃描,亦有人認為對原醛癥類型的評估是有前景的技術,但不如CT檢查經(jīng)濟。
4.131I化膽固醇腎上腺掃描 此項檢查適用于對生化檢查提示原醛癥,而CT檢查不能確診的患者,并對APA和IHA的鑒別有一定價值。根據(jù)131I化膽固醇在腎上腺轉化為皮質激素的原理,用掃描法可顯示腺瘤及增生組織中131I的濃集部位。如發(fā)現(xiàn)一側腎上腺有放射性濃集,提示該側有腺瘤。一般腺瘤在1cm以上者,90%能作出正確定位。如兩側均有放射性濃集,提示為雙側增生,符合率70 %。有時兩側腎上腺的放射性濃集不對稱,一濃一淡,可給予口服地塞米松1mg,4次/d,3天后再給以核素示蹤劑量,檢查期間繼續(xù)服用地塞米松。APA患者于48~72h后,患側腎上腺有放射性濃集而對側無,原醛癥患者72~120h后則表現(xiàn)雙側腎上腺均有輕度的放射性濃集。本項檢查對直徑
- 治療方法:
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治療前的注意事項
(一)治療
原醛癥的治療取決于病因。APA應及早手術治療,術后大部分患者可治愈。PAH單側或次全切除術亦有效,但術后部分患者癥狀復發(fā),故近年來,有多采用藥物治療的趨向。APC早期發(fā)現(xiàn)、病變局限、無轉移者,手術可望提高生存率。IHA及GRA宜采用藥物治療。如臨床難以確定是腺瘤還是增生,可行手術探查,亦可藥物治療,并隨訪病情發(fā)展、演變,據(jù)最后診斷決定治療方案。
1.手術治療 為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必須作術前準備。術前應糾正電解質紊亂、低血鉀性堿中毒,以免發(fā)生嚴重心律失常。對血壓特別高、高鈉低鉀嚴重者,宜用低鹽飲食,適當補充氯化鉀4~6g/d,分次口服,或用螺內酯40~60mg/次(微粒型)3~4次/d,用螺內酯時不必補鉀。在上述治療期間,應監(jiān)測血鉀,尤其對病程長伴腎功能減退者,以免發(fā)生高血鉀。術前不宜用利血平類使體內兒茶酚胺耗損的藥物,以免在手術時血壓突然下降。單獨切除APA,不必補充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在手術時探查兩側腎上腺,可能引起暫時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而且有時需作兩側腎上腺切除,對這類患者還是以補充腎上腺皮質激素為妥。可于手術前夕,每側臀部肌注醋酸可的松50mg(共100mg),切除腺瘤手術當天靜脈滴入氫化可的松100mg,如切除兩側腎上腺,靜滴氫化可的松200~300mg。術后第1天靜滴氫化可的松100mg,第2~4天改為口服可的松25mg,4次/d,以后每3天遞減25mg,到11天以后服用可的松12.5mg,2次/d,數(shù)天后可停服。
(1)術式的選擇:應以損傷小,暴露滿意,有利操作為原則。術前如能確定一側腫瘤,宜做患側經(jīng)腰(第10或11肋間)切口胸膜外入路,便于切除腫瘤。如不能確定為腫瘤或增生、或不能確定腫瘤在何側,宜做腹部切口,同時探查兩側腎上腺。
(2)手術療效:APA首選手術治療,患者年齡越小、PRA越低、術前血壓對螺內酯治療反應越敏感,手術治療效果越好。術后血鉀在數(shù)天內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改善。術后血壓不降的患者,可能由于病程久,腎血管損害明顯,或患者同時伴有原發(fā)性高血壓。有報道治愈率達90%,但遠期治愈率僅為69%。對PAH患者做腎上腺次全切除術的效果不如腺瘤效果好,只有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對病情不能緩解或一度好轉又復發(fā)者,宜用藥物治療。APC首選手術治療的,術后5年生存率15%~47%,術后可用順鉑進行化療。
(3)腹腔鏡腎上腺瘤切除術:目前認為適用于直徑
- 相關手術:
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原發(fā)性高血壓 本病使用排鉀利尿劑,又未及時補鉀,或因腹瀉、嘔吐等病因出現(xiàn)低血鉀,尤其是低腎素型患者,需作鑒別。但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尿醛固酮不高,普通降壓藥治療有效,由利尿劑引起低血鉀,停藥后血鉀可恢復正常,必要時結合上述一些檢查不難鑒別。
2.繼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 是指由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激活所致的醛固酮增多,并出現(xiàn)低血鉀。應與原醛癥相鑒別的主要有:
(1)腎動脈狹窄及惡性高血壓:此類患者一般血壓比原醛癥更高,病情進展快,常伴有明顯的視網(wǎng)膜損害。惡性高血壓患者往往于短期內發(fā)展為腎功能不全。腎動脈狹窄的患者約1/3在上腹正中、臍兩側或肋脊角區(qū)可聽到腎血管雜音、放射性腎圖、靜脈腎盂造影及分側腎功能檢查,可顯示病側腎功能減退、腎臟縮小。腎動脈造影可證實狹窄部位、程度和性質。另外,患者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活性增高,可與原醛癥相鑒別。
(2)失鹽性腎炎或腎盂腎炎晚期:常有高血壓伴低血鉀有時與本癥不易區(qū)別,尤其是原醛癥后期有上述并發(fā)癥者。但腎炎或腎盂腎炎晚期往往腎功能損害嚴重,伴酸中毒和低血鈉。低鈉試驗不能減少尿鉀,血鉀不升,血壓不降。螺內酯試驗不能糾正失鉀與高血壓。血漿腎素活性增高證實為繼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
3.其他腎上腺疾病
(1)皮質醇增多癥:尤其是腺癌或異位ACTH綜合征所致者,但有其原發(fā)病的各種癥狀、體征及惡病質可以鑒別。
(2)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如11β-羥化酶和17α-羥化酶缺陷者都有高血壓和低血鉀。前者高血壓、低血鉀系大量去氧皮質酮引起,于女性引起男性化,于男性引起性早熟,后者雌雄激素、皮質醇均降低,女性性發(fā)育不全,男性呈假兩性畸形,臨床上不難鑒別。
4.其他 假性醛固酮增多癥(Liddle綜合征)、腎素分泌瘤、Batter綜合征、服甘草制劑、甘珀酸(生胃酮)及避孕藥等均可引起高血壓和低血鉀。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Ⅱ-醛固酮系統(tǒng)檢查,現(xiàn)病史和家族史有助于鑒別。
- 是否傳染: 否
- 預防:
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應該如何預防?
①攝食正常鉀、鈉固定飲食2周或更長(3~5周)。
②于適應鉀、鈉固定飲食2~3日后,第3~4日留24h尿測定鉀、鈉,同時測定血鉀,血鈉及二氧化碳結合力。
③首先根據(jù)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出每日主糧的攝入量(主糖中不能采用加堿或發(fā)酵粉制作的面粉),按“食物成分表”計算出每日主糧所供給的K+、Na+量,再從檢查飲食所規(guī)定的K+、Na+總量減去主糧所供給K+、Na+,剩余的K+、Na+mg量即從副食及食鹽(NaCl)予以補充。
④安排副食時,應以“食物成分表”上選用當時市場有供應又為該病人所喜受的食品(一般最好選用含K+、Na+均較低者為宜)。先將K+的需要量予以保證。再將適量的NaCl(1gNaCl=393mgNa+)作為調味品以補足Na+的總需要量。
相關視頻更多 >>
相關問答更多 >>
相關文章更多 >>
相關音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