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頭頸科 | 副主任醫(yī)師
博士、博士后;首都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畢業(yè),1999年分配到北京同仁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工作,碩士導師是著名耳顯微外科專家戴海江教授,主攻影像導航輔助下治療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外耳道閉鎖手術。博士導師是著名耳鼻喉科工程院院士韓德民院士,主攻人工聽覺技術、人工耳蝸、聽覺通道可塑性研究。2013年在著名耳科學首席專家龔樹生教授介紹下,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醫(yī)科大學耳科聽力研究中心及病理實驗室進行了一年半的訪問學者工作,主攻病理性聽力損失的早期防治。
Marx馬克斯分類法是我們國內(nèi)最常用的,一般根據(jù)是耳廓畸形的程度分為四型,第一級就是比較輕的,耳廓形態(tài)基本上能夠分辨出來,第二類是B狀耳,他的耳廓形狀也可以辨認出來,但是大部分地方都是有畸形,第三部分就是條索狀的,也就是說他沒有正常耳廓形態(tài),局部就是一個條索狀的肉疙瘩,第四類最嚴重的就是沒有耳廓,或者是一些軟骨的形態(tài)都沒有,另外除了這個Marx分型以外還有Nagata分型,Jahrsdoerfer分型,還有Weerda分型,也是根據(jù)耳廓畸形,分類的目的就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選擇不同治療方法,達到最好的療效。
如果要是早期一生下來之后就發(fā)現(xiàn)是先天性的重度、極重度的感應神經(jīng)性耳聾,那么越早做這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越好,一般我們是最早的可以看6個月,6個月大的嬰兒就可以做人工耳蝸植入的,但是得看他的顱骨薄厚,要是顱骨很薄做手術風險還是很大,我們就建議到1歲的時候再做人工耳蝸,另外就是如果說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或者特殊情況延誤了孩子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最好也不要超過3歲,因為3歲是一個言語發(fā)育的關鍵期,過了這個3歲之后即便做了人工耳蝸,他的言語發(fā)育程度還是遠遠落后于同齡人,所以如果要是可以的話3歲前進行植入,那么說小孩最晚到什么時候,最晚到6歲,也就是說在他上小學之前如果要是需要做人工耳蝸就應該要盡早的進行手術。
做完人工耳蝸做完手術后,突然有一天聽不見了,那么就最好是盡快的到醫(yī)院去進行檢查,主要是要先查體,看看局部有沒有感染,有沒有炎癥,有沒有松動和脫落,有沒有出血和水腫,另外就要看一下言語識別率,就是在聲場里面進行聽力測試,看看你現(xiàn)在聽力狀況是不是正常的,另外進行一些調(diào)機,看看各個刺激點的電極是不是接收良好,它的阻抗是不是正常的,另外還可以通過影像學檢查看看植入體植入的位置是不是良好,另外還有一些可以通過量表調(diào)查表的形式,來看看這個電極包括整個人工耳蝸的機械裝置是不是正常的。
做完人工耳蝸之后患者會在頭皮上有個電磁的接收器,一般外部聲波的言語處理器會通過喇叭來收集聲波,然后通過磁鐵傳導到體內(nèi)的植入體里面,植電極直接刺激殘余的毛細胞來產(chǎn)生聽覺,所以從外面看的時候大家能看到的光是頭皮上貼著一個磁鐵,實際上這個就是聲波的接收器,看起來大家從外表上并看不出來,這個耳蝸長什么樣子,真正的關鍵的刺激器,往往是在手術當中就已經(jīng)植入到這個耳蝸里面去了,這個電極位置是不能輕易移動,如果要是比如說外傷或者是不良刺激或者感染導致了機械裝置,甭管是接收器,還是里面的植入體乃至于電極出現(xiàn)故障這個耳蝸都是不能正常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