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科綜合 | 副主任醫(yī)師
韓海瓊,女,婦科腫瘤碩士,副主任醫(yī)師,1998年畢業(yè)于山西醫(yī)科大學。
一 B超檢查,B超檢查可以了解子宮大小,子宮內膜的厚度有無回聲不均,或宮腔內贅生物,有無肌層浸潤及其程度等,其診斷準確負荷率達80%以上。由于子宮內膜癌患者肥胖者甚多,因此經陰道超聲檢查,比經腹部超聲檢查更具優(yōu)勢。由于B超檢查方便及無創(chuàng),因此成為診斷子宮內膜癌最常規(guī)的檢查,也是初步篩查的方法。 二分段診刮是確診子宮內膜癌最常用最有價值的方法,不僅可以明確是否為癌,子宮內膜癌是否累及宮頸管,還可鑒別子宮內膜癌和子宮頸腺癌,從而指導臨床治療。對于圍絕經期陰道大量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斷的患者,分段診刮還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分段診刮的標本需要分別標記送病理學檢查,以便確定或排除子宮內膜癌。 三、工傷進行檢查。宮腔鏡下可直接觀察宮腔及宮頸管有無癌灶存在,癌灶部位大小,病變范圍及宮頸管是否有受累等,直視下對可疑病變取材活檢,有助于發(fā)現較小的或叫早期的病變,減少了對子宮內膜癌的漏診率。 宮腔鏡直視下活檢準確率接近百%,宮腔鏡檢查和分段診刮均有發(fā)生出血感染,子宮穿孔、宮頸裂傷、人流綜合征等并發(fā)癥,宮腔鏡檢查尚有發(fā)生水中毒等風險,對于宮腔鏡檢查是否可導致子宮內膜癌播散尚有爭議。目前大部分研究認為宮腔鏡檢查不會影響子宮內膜癌的愈后。 4細胞學檢查可通過宮腔刷,宮腔吸引圖片等方法獲取子宮內膜標本,診斷子宮內膜癌,但僅陽性率低,不推薦常規(guī)應用。 五,磁共振檢查,核磁,可較清晰的顯示子宮內膜癌的病灶大小、范圍,基層請問及盆腔與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情況等,從而較準確的估計腫瘤的分期,city對于軟組織的分辨率較低,因此在具有條件的醫(yī)院應用核磁檢查術前評估者較多。 6,腫瘤標記物c125,在早期內膜癌患者中一般無升高,有子宮外轉移者,肺藥物可明顯升高,并可作為該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檢測病情的進展和治療的效果,
子宮內膜癌是發(fā)生在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好發(fā)于為絕經期和絕經后女性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tǒng),腫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萬的新發(fā)病例,并且是導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見婦科惡性腫瘤的原因,僅次于卵巢癌和宮頸癌,其發(fā)生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發(fā)病率在各地區(qū)有差異,在北美和歐洲其發(fā)生率僅次于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高舉女性生殖系統(tǒng)癌癥的首位,在我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經濟條件的改善,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病率已逐年增高,目前僅次于宮頸癌。 據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子宮內膜癌的病因迄今尚不明確,一般認為子宮內膜癌根據發(fā)病機制和生物學行為特點,可分為雌激素依賴型,一型和非雌激素依賴型,二型此技術依賴型子宮內膜癌,絕大部分為子宮內膜樣腺癌,少部分為粘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包括漿液性癌,透明細胞癌等一個人的身體,
及早期患者可無明顯癥狀,僅在普查或婦科檢查時偶然發(fā)現,一旦出現癥狀,則多表現為一出血,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癥狀,常為少量至中等量的出血,在年輕女性或圍絕經期婦女,常誤認為是月經不調而被忽視。在絕經后女性多表現為或間斷性陰道出血。有些患者僅表現為絕經后一少量陰道出血的血性分泌物。晚期患者在出血中可混有爛肉樣組織。 二陰道排液,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陰道排液,在早期可表現為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少量的血性白帶。如果合并感染或癌灶壞死,可有膿性分泌物,伴有異味,有時陰道排液中可伴有組織樣。 三疼痛,癌灶和其引發(fā)的出血和感染,可刺激子宮收縮,引起陣發(fā)性的下腹痛。絕經后女性由于宮頸管內狹窄,導致宮腔分泌物引流不暢,繼發(fā)感染導致宮腔積膿,患者可出現嚴重的下腹痛,伴發(fā)熱。 腫瘤晚期時,癌組織浸潤,穿透子宮全程或侵犯子宮旁結締組織,宮頸旁結締組織韌帶、膀胱、腸管或請問壓迫盆壁組織或神經組織可引起持續(xù)性的逐漸加重的疼痛,可同時伴有腰底痛,或向同側的下肢放射。 4腹部包塊,早期內膜癌一般不能觸及腹部包塊,如內膜癌合并較大子宮肌瘤,或晚期發(fā)生宮腔積膿,轉移到盆腹腔,形成巨大包塊。如卵巢轉移時,可能在腹腔觸及包塊,一般為時興,活動度欠佳,有時有出痛。 五其他腫瘤晚期病灶,京潤壓迫卡血管可以引起同側的下肢水腫疼痛,腫瘤浸潤壓迫輸尿管,可引起同側的腎俞,輸尿管積水,甚至導致腎萎縮,持續(xù)出血可導致繼發(fā)貧血,長期腫瘤消耗可導致消瘦、發(fā)熱、惡病質等全身衰竭的表現。
生殖內分泌失調,包括閉經,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不孕,多囊卵巢綜合征等這些疾病及表現都與卵巢內分泌功能異常有關,集中體現在排卵的異常。在無排卵的情況下,子宮內膜缺乏孕激素拮抗,長期單一的雌激素作用下,可以發(fā)生子宮內膜增生甚至癌變。生殖內分泌失調中的部分患者,如多囊卵巢綜合征,與今年的生活方式轉變有關,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減少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尤為重要。 外源性雌激素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yǎng)生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很多絕經婦女在得到相關知識后到醫(yī)院進行咨詢,進行性激素的補充治療,但也有婦女自行應用雌激素的藥物,這些婦女在沒有醫(yī)生的指導下和定期檢查下,單純應用雌激素,會使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風險極大增加。在聯合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進行的激素補充治療中,如果硬激素的保護作用足夠,即使長期應用對子宮內膜也是相對安全的。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原則,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病變范圍和組織學類型,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因內膜癌絕大多數為腺癌,對放射治療不甚敏感,故治療以手術為主,其他尚有放療、化療和藥物治療等綜合治療。早期患者以手術為主,按照手術病理分期的結果及復發(fā)和高危因素選擇輔助治療。晚期患者采用手術、放療和藥物在內的綜合治療。 一手術,手術是子宮內膜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對于早期患者手術目的為手術病理分期,準確判斷病變范圍及預后相關,切除病變的子宮和可能存在的轉移病灶,決定術后輔助治療的選擇。手術可采用開腹或腹腔鏡來完成。 對于二期患者術是因為改良的子宮廣泛切除,殷行盆腔淋巴結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的清掃術,術后根據復發(fā)因素在選擇放療,3期或者4期應盡量縮小瘤灶,為術后放化療創(chuàng)造條件。相當一部分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可僅通過規(guī)范的手術即可得以治愈。但對經手術病理分期具有復發(fā)的高危因素患者,或者是晚期患者,術后需要給予一定的輔助治療。由于子宮內膜癌患者稱年紀較大,且有較多合并癥,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的心腦血管疾病等。 因此對于具體患者需詳細評估其身體耐受情況,給予個體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