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tài)反應科 | 主任醫(yī)師
1999年于浙江大學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系7年制碩士畢業(yè)。2007年獲浙江大學醫(yī)學博士學位(呼吸病學)。多次赴美進修經(jīng)歷。參與美國NIH課題“嗜酸細胞在哮喘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近4年來先后主持國家部、廳及校級科研課題多項,研究內容涉及支氣管哮喘的免疫學機制等研究,發(fā)表國內核心期刊、SCI期刊30余篇。目前擔任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會青年委員,浙江省變態(tài)反應學會候任主任委員,歐洲變態(tài)反應學會EACCI、美國ACCP、歐州ERS青年會員,World Respiratory Journal編委,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編委、中華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雜志常務編委,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and Research,Journal of Medicine and Medical Sciences Arthritis & rheumatology等雜志的特約審稿人。發(fā)表SCI論文20余篇。
過敏原皮膚點刺實驗的注意事項有: 一.依據(jù)患者病史篩選病人, 二.注意患者72h之內是否服用了抗過敏藥 三.對于長期口服抗過敏藥物的患者要謹慎選擇是否進行實驗 四.選擇一次性點刺針,注意點刺距離,避免感染、影響結果。 皮膚點刺來實驗的創(chuàng)傷小、不太痛苦。應該盡量減少病人的風險,選擇合適的病人。依據(jù)患者病史,了解過敏源,選擇是否應該做皮膚點刺實驗。 其次,皮膚點刺實驗是為了檢測肥大細胞是否釋放組胺顆粒。如果服用常規(guī)的抗過敏藥,也叫抗酸藥,會影響檢測結果。因為點刺針扎進去的是抗體,但因為祖安顆粒作用阻斷了過敏反應,就無法觀察到風團,形成陽性對照。如果患者服用的時抗過敏藥,要先找到陰性的表現(xiàn),就不能在服藥的72h之內進行皮膚點刺實驗,等患者服藥過了72h后再進行此試驗。 還有某些長期口服抗過敏藥兩個月的患者,也會有假陰性的表現(xiàn),無法檢查出結果。所以應該向患者說明情況,尊重患者選擇,如果患者容易應征也可以進行實驗。 在常規(guī)治療時,應選擇做一次性的點刺。用過的點刺針應該隨手扔掉,否則很可能會造成污染。 并且在做皮膚點刺實驗的時候,要求護士在操作時,不同的過敏原之間要有足夠的距離,否則會會影響診斷。
過敏源的點刺實驗是指在皮試檢查時,把過敏原通過點刺針帶到皮膚黏膜下的肥大細胞里,如果皮下肥大細胞上有過敏相應的抗體在,那么抗體和抗原就會結合在一起,這時肥大細胞脫顆粒,造成點刺的地方產(chǎn)生局部的風團紅腫,使患者瘙癢,形成過敏反應。 過敏性疾病的過敏源抗體在依附在肥大細胞上,當患者接觸到過敏源時,過敏源和抗體相結合,肥大細胞把組氨等炎癥介質釋放出來,造成局部炎癥。過敏源的皮試檢查對空氣里面的過敏源會更加準確,對食物里的過敏源會有一個假陽性問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