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內科 | 副主任醫(yī)師
2006年碩士畢業(yè)于遵義醫(yī)學院,2010年度于香港中文大學威爾士親王醫(yī)院進修,擅長消化系統(tǒng)常見疾病診治,內鏡下各種診斷及手術,尤其長期從事ERCP的工作,國內核心期刊發(fā)表文章多篇,目前承擔科技廳課題1項,為中華消化學會麻醉學組成員,四川省消化內鏡學會ERCP學組成員。
患者術后下肢活動很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兩點:1、術后需要一個比較長時間的恢復,所以臥床的時間比較長,在這種情況下,病人血液的粘稠度比較高,所以發(fā)生靜脈血栓的幾率也會增加。2、腫瘤可以引起血液的粘稠度增加。綜合上面兩點,這種術后的病人要提前的進行一些下肢活動,避免血栓的發(fā)生。
因為正常胃的黏膜組織密度和胃癌密度比較接近,所以做CT的時候,需要注射一些造影劑來增加胃癌組織和正常組織的密度差異性。CT的原理是根據每個體內組織密度差異來做判斷,而腫瘤組織和胃壁組織的密度的差異性很小,所以需要通過造影劑的注射,增加病變組織和正常組織之間密度的差異性,這樣便于醫(yī)生對腫瘤作出一個正確的判斷。
我國胃癌相對來說,西北、東北胃癌的發(fā)病率要高于南方,云南、兩廣胃癌的發(fā)病率相對率是最低的。整體來說,胃癌跟當地的經濟水平、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比例有一定的關系,胃癌跟飲食習慣有一定的相關性,如特別喜歡吃咸菜、酸菜、咸魚這些地區(qū)的胃癌發(fā)病率會高于其他地方。
胃癌的可控因素就是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所以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患者一定要根除幽門螺旋桿菌,這樣患胃癌的風險就會大大的下降。幽門螺旋桿菌在全世界有標準的治療的方案,一般是一種抑酸劑、鉍劑,還有兩種抗生素,通常10天到14天的標準,以現在的標準,一般治療方案的根除率可以達到80%到90%。
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的區(qū)別如下:1、人體正常的胃壁結構分為五層,第一層是上皮層,第二層是黏膜肌層,第三層是黏膜下層,第四層是肌肉層,第五層是漿膜層。如果腫瘤組織沒有侵犯到肌層,那么就稱為早期胃癌,如果它已經浸潤到基層,或者是基層已深,那么就稱它是進展期癌。2、進展期癌發(fā)生轉移、浸潤的風險要遠遠高于早期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