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內科 | 主任醫(yī)師
2000年在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腎臟內科進修學習一年 ,發(fā)表的核心期刊9篇,專著一部,SCI1篇,參編陜西省醫(yī)療質量控制工作手冊(血液凈化學分冊)。
透析用的臨時性血管通路,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直接穿刺,可以直接穿刺橈動脈或者是腳背動脈,這種方式引流的血液可以直接透析; 第二,導管,常見的導管有三種,分別為頸內、股靜脈、鎖骨下靜脈。三種導管并發(fā)癥和時間使用有明顯的差異,比如股靜脈要求不超過三天,連續(xù)臥床最長不要超過一周,否則血栓、感染的發(fā)生率很高,而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都可以選擇留置一個月,但留置時間過長,發(fā)生感染、中心靜脈狹窄的幾率也會增高。但是無論是頸內,還是鎖骨下,操作難度都相對較高,尤其是鎖骨下靜脈,所以一般建議少穿刺。
永久性血管通路的并發(fā)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血栓,無論是導管還是標準內瘺,或者移植物內瘺,血栓形成是最常見的,一旦血栓形成,通路就失功,比方肝素抗凝不足,內膜增生以后導致通路失功; 第二,狹窄,狹窄一般常見于標準內瘺,是因為壓力的改變,導致靜脈內膜增生硬化,使血管越長越細,最終導致硬化,甚至完全閉塞; 第三,感染,無論內瘺還是導管,如果不進行標準預防,都會出現感染的情況。
永久性血管通路: 從理論上講就是永遠可以使用的透析通路,這是理想的狀態(tài),但是事實上由于各種并發(fā)癥,比如血栓、感染、狹窄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不可能永久使用。而正常的長期通路,常用的是自體內瘺,第二是長期半永久導管,第三是移植物內瘺。 標準內瘺就是把人體的橈動脈與頭靜脈之間進行端端或者端側吻合。
血管通路的分類如下: 血管通路在透析中,主要是按使用壽命分類,透析中常見的分類是臨時性血管通路,主要是直接穿刺,另外是中心靜脈置管,常用的是股靜脈、頸內、鎖骨下靜脈,靜脈臨時置管以后,可以進行透析,一般保留時間是三天,臥床病人不要超過七天,頸內和鎖骨下保留時間相對長一點,目前指南的要求是,臨時導管不要超過一個月。 第二,長期通路,理想的情況下,病人可以長期使用的就是內瘺,移植物血管,以及長期導管,標準內瘺常用的是橈動脈和頭靜脈,進行血管吻合,而移植物血管常用的是大隱靜脈或者是人工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