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疹有可能會復發(fā)。引起藥疹的藥物種類很多,避免藥疹的復發(fā),用藥前就必須要謹慎,切忌隨便濫用藥物。 在用藥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原因不明的紅斑、丘疹或全身皮膚瘙癢時,應要高度警惕,可能就是藥疹的早期表現(xiàn)。情況允許的患者,應及時停藥并采取積極措施,多數(shù)患者預后較良好,患者應切忌出現(xiàn)過敏反應后,仍繼續(xù)用藥。 藥疹患者傷口愈合后應保持干爽,清潔傷口應使用酒精、碘伏。如果要保持傷口的濕潤,也應使用藥膏,避免再使用致敏藥物。
藥疹又稱藥物性皮炎,是藥物通過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徑進入人體而引起的皮膚黏膜炎癥的反應。幾乎所有的藥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常見的有碘胺類藥、解熱鎮(zhèn)痛藥、安眠藥類以及青霉素、鏈霉素等。 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非常復雜,大致可分為藥物過量,不耐受、特發(fā)性、副作用,繼發(fā)作用和過敏反應等。藥疹是過敏反應的常見類型。一般藥疹多在治療開始后7~10天經過致敏而出現(xiàn)。但如果以前曾接受過同樣藥物或同類結構的藥物治療,則可于數(shù)小時或1~2天內迅速出現(xiàn)。藥疹通常具有如下特點: 1、是病人過去曾經用過某一種藥物而且產生致敏狀態(tài),則在重復用藥后數(shù)分鐘到數(shù)小時內即可出現(xiàn)皮疹。 2、藥疹的發(fā)生一般與用藥劑量及其藥理作用性質無關,對已處于致敏狀態(tài)的人,即使用藥量極小也可以引起發(fā)病。 3、藥疹痊愈后,再用結構類似的藥物還能誘發(fā)藥疹,叫作交叉過敏。 4、病人常常對其他的物理、化學與生物性因素也較敏感,如有些病人進食魚蝦后出現(xiàn)風疹塊的病史,或每年春季因吸入某種花粉后支氣管哮喘發(fā)作的病史或當機體處于高度敏感狀態(tài)時,會對許多類型的藥物都發(fā)生過敏,這種現(xiàn)象叫作多價過敏。
藥疹患者的護理措施如下: 一、做好消毒隔離,防止繼發(fā)感染,將藥疹患者安置在單人間,藥疹患者所住房間要用臭氧消毒機進行消毒,床上用品均需要消毒。 二、皮膚護理,對于皮損面積小,但少量滲出者可給予1%雷夫諾爾溶液濕敷或用無菌紗布6~8層浸透濕敷,對于大皰性表皮松懈型藥疹,由于分泌物多,可以用2%的慶大霉素溶液清洗或濕敷,也可涂2%的新霉素軟膏或燙傷軟膏包扎,滲出較多部位可以適當用烤燈照射,進行穿刺治療時,應避免將止血帶直接扎在皮膚上,防止加重皮膚剝脫,每日換藥一次,口腔、外陰等黏膜處,要注意清洗及涂氫化可的松乳膏。 三、飲食護理,飲食上可用流質軟食、普食逐漸過渡,多進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進食不宜太燙,以減少黏膜損傷的出現(xiàn)。 四、病情觀察要點,患者住院后要立即停用可疑致敏的藥物,將藥物名稱記錄在病歷和藥疹患者床頭卡醒目的位置,并且專門登記,杜絕再次發(fā)生藥物過敏。
以下藥物可能引起藥物性皮炎: 1、砷劑:幾次注射以后,可以出現(xiàn)。由于過敏的急性中毒癥狀,有的長期應用后才出現(xiàn)皮疹。皮損往往為廣泛的大皰、丘疹、膿皰,嚴重時可引起剝脫性皮炎,少數(shù)人可引起扁平苔蘚、玫瑰糠疹或點斑狀色沉著斑等損害。 2、解熱止痛藥類:常引起猩紅熱樣或麻疹樣,固定性、剝脫性皮炎等損害。 3、免疫抑制劑和抗腫瘤制劑:常引起脫發(fā)、剝脫性皮炎、黃疸及粒性細胞減少。4、抗生素類:尤其是青霉素的注射可引起過敏休克反應,遲緩反應表現(xiàn)瘙癢癥,麻疹樣、蕁麻疹及血管性水腫,甚至剝脫性皮炎。 5、中藥:中藥引起過敏反應逐漸增多。最常見的如蕁麻疹、麻疹樣、固定性藥疹及口腔粘膜糜爛。 6、類固醇皮質激素類:猩紅熱樣或麻疹樣、藥斑狼瘡樣皮疹、固定性,嚴重的是剝脫性皮炎、惡性大皰性或中毒性表皮松解的表現(xiàn)。有的粒細胞減少癥或固有障礙性貧血而死亡。 7、安眠鎮(zhèn)靜藥類:麻疹樣、血管性水腫、多形、扁平苔蘚樣皮炎、固定型藥疹及剝脫性皮炎。
藥疹的并發(fā)癥包括: 1、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特點是皮膚斑疹并不明顯,類似大面積燙傷,有脫屑,外表看似乎皮膚很健康,但用手指輕輕搓擦,表皮即可大面積剝脫。 2、滲出性多形紅斑綜合征,表現(xiàn)為皮膚呈大皰性紅斑,也可累及眼、口、生殖器黏膜,重癥可致盲,甚至危及生命。 這兩種類型均伴有高熱。另外由苯妥類等抗癲癇藥引起的藥疹,伴有發(fā)熱、淋巴結腫大、白細胞增多及肝功能障礙。重癥藥疹具有三大特點: 1、形成水泡,并可見皮膚糜爛。 2、伴有口腔黏膜,眼結膜等黏膜部位發(fā)疹。 3、可出現(xiàn)發(fā)熱、淋巴結腫大、白細胞增多及肝功能障礙。一旦產生藥疹反應,應盡可能明確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藥物,并終身禁用。對重型藥疹的治療原則為及時搶救,盡早收入院治療。
小兒避免藥疹的發(fā)生,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家長應注意帶孩子看病時,要將孩子既往的藥物過敏史,詳細的給醫(yī)生介紹,以便醫(yī)生選擇用藥。 二、不可亂用藥,應由醫(yī)生選擇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大多數(shù)藥物都具有引起藥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藥物,但以抗原性較強者引起的最多。此外對患有先天性過敏性疾病的機體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發(fā)生藥疹的危害性較大。 給孩子治療過程中,如出現(xiàn)與原發(fā)疾病無關的發(fā)熱,全身皮膚瘙癢及皮疹出現(xiàn)時,應高度警惕藥疹的發(fā)生,及時帶孩子到皮膚病醫(yī)院就診,以減少藥疹的發(fā)生。 藥疹并不可怕,只要嚴格掌握用藥指征,杜絕濫用藥物,藥物使用前詳細詢問既往藥物過敏史,避免再度應用過敏藥物,藥疹是可以減少和預防的。
藥疹的自我診斷如下: 一、用藥史,判斷藥物過敏,一定要有用藥史,常見引發(fā)藥物過敏的藥物有抗生素類、磺胺類、解熱鎮(zhèn)痛類、鎮(zhèn)靜藥與抗癲癇藥物,同時中藥也可引起藥疹。 二、潛伏期,發(fā)生藥物過敏前,常有一定的潛伏期,首次用藥過敏多在4~20天內發(fā)生,重復用藥常在24小時內發(fā)生,尤其是以前從未服用過的藥物,服藥后經過一定的潛伏期出現(xiàn)過敏,則需要高度懷疑。 第三、癥狀及體征。藥物過敏的皮疹形態(tài)多種多樣,有固定紅斑、麻疹樣紅斑、蕁麻疹樣、多型紅斑、玫瑰糠疹樣的,大皰性表皮松懈型或剝脫性皮炎等,皮疹一般伴隨較為嚴重的瘙癢,除固定紅斑和蕁麻疹樣外,其他均為對稱和全稱分布,皮疹發(fā)紅,色澤鮮艷,有時可有黏膜損害,皮疹一般先從面頸部開始,依次波及上肢、軀干和下肢,同時伴有畏寒、發(fā)熱、全身不適等癥狀。因此一旦懷疑身患藥物過敏,應及時處理。
利用飲食緩解藥疹,病人應注意絕對臥床休息,多喝開水及輸液,可加速過敏藥物的排泄,飲食上可用流質軟食、普食逐漸過渡,多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進食不宜太燙,以減少黏膜損害出現(xiàn),口腔黏膜糜爛患者可適當用些牛奶、米湯、蛋花湯、豆腐湯等流質素食,同時患者應盡量多經口進食,以補充所需營養(yǎng),全身情況較差的患者也可靜脈補充,待病情減輕時再改成流質飲食,禁食動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鮮,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