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夫,男,重慶梁平縣人,醫(yī)學博士?,F任外科學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普外科副主任。1985年本科畢業(yè)于華西醫(yī)科大學,并相繼獲華西醫(yī)科大學碩士與博士學位,留華西醫(yī)科大學附一院(現華西醫(yī)院)工作至今。1996年在索非亞醫(yī)科大學進修肝膽胰外科,2001年赴香港大學瑪麗醫(yī)院研修肝膽外科和成人活體肝移植?,F在主要從事肝臟移植,肝膽外科和門脈高壓癥外科的臨床工作與基礎研究。 本團隊的工作目標:盡力消除擇期手術的手術死亡,降低術后并發(fā)癥,做到診斷,藥物治療和手術的規(guī)范,力求病人和家屬滿意。 本團隊擅長于肝癌、肝硬變門脈高壓癥脾大脾功能亢進癥上消化道大出血和其他終末期肝病的術前評估和圍手術期處理,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選擇,進行常規(guī)手術治療或肝臟移植手術;還擅長于膽囊癌,肝門膽管癌的圍手術期評估和處理,治療方式選擇和施行根治性手術,及膽囊膽管結石病的診治。近8年來完成各種肝臟疾病的肝切除手術500余例,肝門膽管癌與膽囊癌根治手術100例,胰腺癌根治手術40余例。參加及完成肝臟移植手術300例,活體部分肝臟移植手術100例。 在肝臟移植領域,1998年即在嚴律南老師的指導下開始肝臟移植的臨床前期工作,1999年成功開展尸體肝移植,2000年成功開展小兒活體肝移植,2001年成功開展成人活體右半肝肝移植。作為骨干,參加了肝臟移植,特別是活體肝臟移植一系列技術的開展和創(chuàng)新。近年開展了半轉位門脈重建成人活體右半肝肝移植,用粗大曲張側支行門脈重建處理肝臟移植中門脈系統(tǒng)長段海綿樣變等新手術。 在肝膽外科領域,最早在國內從事肝臟儲備功能的研究并發(fā)表文章(1987);在國際上首先提出右半肝血流阻斷幾乎可以不限制阻斷時間而從容進行右半肝內任何復雜的腫瘤切除,并在國外發(fā)表了文章;善于結合形態(tài)學和功能學對巨大肝臟腫瘤或幾個肝門部位的腫瘤的可切除性進行很準確的判斷;手術中可巧妙運用半肝血流阻斷,入肝血流阻斷,全肝血流阻斷和降低中心靜脈壓等措施把切肝時出血減到最少,目前極少有切肝病例需要輸血;術中運用超聲和超聲造影技術爭取肝癌的根治性。近年開展了經前入路行巨大的困難的肝癌切除和肝包蟲腫塊切除;總結出了一套巨大肝包蟲腫塊切除方法;成功開展了高齡(74歲)巨大升結腸癌伴右肝巨大原發(fā)性肝癌的一期性切除;實現了近期連續(xù)100例肝癌切除無手術死亡率的目標;成功開展了膽管下段癌侵及高位肝門膽管的胰十二指腸和高位肝門膽管癌的聯(lián)合切除。 在肝硬化門脈高壓癥外科領域,近年來進行了以肝臟儲備功能和肝臟血流動力學為基礎的規(guī)范化治療的研究。本組前期手術病例資料顯示,肝硬化門脈高壓癥脾大脾亢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若肝功能ChildB以上,肝儲備功能良好,脾切除門奇斷流術可取得滿意的止血率和5年生存率。本組近期近100例脾切除門奇斷流術術中門脈壓力連續(xù)測定和術前術后肝臟儲備功能與肝臟血流動力學檢測顯示:術后絕大多數病例的門脈壓力降低,肝臟儲備功能改善,這就說明脾切除門奇斷流術有益,且多不會加重胃黏膜病變。本組未發(fā)生過脾切除門奇斷流術后圍手術期死亡。 現任職務:普外科副主任 現任職稱:外科學主任醫(yī)師/教授 學術任職:中華外科學會門脈高壓癥學組委員,《中華外科雜志》審稿專家,《世界華人消化雜志》和《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等編委。 科研成果:已在國內外雜志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fā)表論文40余篇,其中10多篇被Medline和SCI收錄;參編了《肝臟外科》、《現代肝臟移植學》、《肝臟腫瘤》,《活體肝臟移植學》,《外科學》和《婦產科急癥》等6部專著;獲衛(wèi)生部、省衛(wèi)生廳、省科技廳科研基金和院基金30余萬元;獲教育部一等獎1次,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次,中華醫(yī)學三等獎1次,衛(wèi)生部三等獎1次,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