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位: 就診科室: 內科 外科 消化內科 腫瘤科 普通外科 腫瘤科綜合介紹:
殘胃癌(cancerofgastricremnant)亦稱胃手術后胃癌。因其既可發(fā)生于胃大部切除后的殘胃內,亦可發(fā)生于單純胃腸吻合,單純穿孔修補或迷走神經切斷后的全胃內。一般認為應限于胃非癌瘤性病變手術后發(fā)生的胃...查看詳情
-
部位: 就診科室: 內科 腫瘤科 消化內科 腫瘤科綜合 肛腸外科 外科介紹:
原發(fā)性腸系膜腫瘤是發(fā)生于腸系膜組織的少見病,國內有限的資料表明多見于男性,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本病發(fā)病隱匿,早期常無特異性表現,臨床誤診率高,約2/3患者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或擬診為不能定論的腹部包塊。查看詳情
-
部位: 就診科室: 腫瘤科綜合 腫瘤科介紹:
垂體腺瘤是常見的良性顱內內分泌腫瘤。Marie于1886年首先描述肢端肥大癥,1887年Minkowski論及肢端肥大癥由垂體腺排列異常引起,1900年Benda認識到伴肢端肥大癥的嗜酸性腺瘤并證明腫瘤是來自腺垂體細胞的真性...查看詳情
-
部位: 全身 就診科室: 消化內科 內科 腫瘤科綜合 腫瘤科介紹:
良性胃十二指腸潰瘍,初次胃部分切除術后5~10年以上發(fā)生的惡性腫瘤,稱為殘胃癌。惡性淋巴瘤原發(fā)于殘胃,亦屬殘胃癌的一類型,但臨床發(fā)生殘胃淋巴瘤極為罕見。查看詳情
-
部位: 就診科室: 內科 腫瘤科 消化內科 腫瘤科綜合介紹:
殘胃平滑肌肉瘤是殘胃癌的一種病理類型,是指因胃的良性或惡性疾病而行胃大部切除術若干年后,殘胃內又發(fā)生的癌腫。大多數學者認為,胃良性疾病術后5年,惡性疾病術后10年于殘胃發(fā)生的癌腫統(tǒng)稱為殘胃癌。查看詳情
-
部位: 就診科室: 內分泌科 內科 腫瘤科 腫瘤科綜合介紹:
是一組從垂體前葉和后葉及顱咽管上皮殘余細胞發(fā)生的腫瘤。垂體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0%,此組腫瘤以前葉的腺瘤占大多數,來自后葉者少見。多種顱內轉移癌可累及垂體,須與原發(fā)性垂體瘤鑒別。查看詳情
-
部位: 就診科室: 骨科 外科 腫瘤科 腫瘤科綜合介紹:
長骨造釉細胞瘤(adamantinomaoflongbone)是骨的原發(fā)低度惡性腫瘤。其病理組織學與頜骨的造釉細胞瘤相似,好發(fā)于長骨的骨干和干骺端,特別好發(fā)于脛骨。該病極罕見,是繼骨的神經和脂肪源性腫瘤之后的少見腫瘤。查看詳情
-
部位: 就診科室: 腫瘤科 腫瘤科綜合介紹:
腸系膜動脈瘤(mesentericaneurysm)根據發(fā)生部位可分為腸系膜上動脈主干、分支動脈及腸系膜下動脈瘤,占內臟動脈瘤的5.5%,男女發(fā)生比率相等,剖檢發(fā)現率為1/1200。腸系膜動脈破裂發(fā)生率為13%。查看詳情
-
部位: 就診科室: 腫瘤科 腫瘤科綜合介紹:
CD30陽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CD30positivecutaneousTcelllymphoma)又稱原發(fā)性CD30陽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為單發(fā)性或局限性皮膚損害,傾向潰瘍(50%)和自然消退(25%)。罕見于兒童,男性多于女性。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