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皮膚轉移疾病
疾病介紹
-
由肺癌(lung carcinoma)發(fā)生的皮膚轉移癌占男性皮膚轉移癌的12%~24%,女性的2%~4%。開始呈肉色,迅速增長至一定大小后,保持靜止。轉移性肺癌中腺癌占30%,鱗癌占30%,大的腫瘤灶中央呈壞死區(qū)。
病因
-
肺癌皮膚轉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發(fā)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
(二)發(fā)病機制
發(fā)病機制還不清楚。
癥狀
-
肺癌皮膚轉移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皮損通常為非觸痛性局限性成簇或散在性堅實性結節(jié),開始呈肉色,迅速增長至一定大小后,保持靜止。有些病例外觀呈血管性,類似血管瘤,化膿性肉芽腫或Kaposi肉瘤。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征性即可診斷。需注意以下幾點:
1.臨床上短期(6~12個月)出現迅速增長的腫瘤結節(jié),分布在原發(fā)腫瘤手術區(qū)域附近或相應淋巴引流區(qū)域的皮膚,且其組織病理形態(tài)與原發(fā)腫瘤有相似性,特別是具有多發(fā)性或多灶性瘤灶特征時,更應考慮為皮膚轉移性癌腫。
2.皮膚或皮下脂肪血管或淋巴管內找到瘤栓,癌腫分布構型呈底寬上窄梯形式,一般不與表皮相連,瘤細胞周圍極少有炎性細胞浸潤,無汗腺導管角質護膜分化等,常屬轉移性皮膚腫瘤的特征。
3.借助免疫組化標記有助于區(qū)別。例如,原發(fā)于汗腺來源腫瘤GCDFP-15陽性,而前列腺及甲狀腺轉移到皮膚的腫瘤分別為PSA及TG陽性。此外,在臍腹的轉移性皮膚結節(jié)必須除外子宮內膜異位或種植性結節(jié),還應與卵黃囊或臍尿管胚胎殘留作區(qū)別。
檢查
-
肺癌皮膚轉移應該做哪些檢查?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組織病理:轉移性肺癌中腺癌占30%,鱗癌占30%,其他為未分化癌包括大細胞未分化癌和小(燕麥)細胞未分化癌。支氣管肺泡黏液上皮樣類癌和肺肉瘤少見。來源于肺的鱗狀細胞轉移癌的腫瘤細胞,通常中等度或分化不良,呈上皮樣細胞島,可見程度不等的角化形成和細胞間橋,通常僅有小量鱗狀細胞漩渦(角珠)。角質形成細胞呈非典型性,表現為大而奇形怪狀細胞,梭形細胞,透明細胞和大量核分裂象,大的腫瘤灶中央呈壞死區(qū)。
來源于肺腺癌的轉移癌通常中等度分化,呈管狀和腺性結構,腫瘤細胞呈多形性,核染色深,有許多核分裂象。
大細胞未分化癌轉移癌由片狀大而多形性的細胞構成,胞漿豐富,核仁明顯,可見許多核分裂象。巨細胞亞型具有鬼怪細胞,核奇形怪狀和吞噬有白細胞的細胞。透明細胞亞型由片狀透明細胞和透明細胞島構成。
小細胞未分化肺轉移癌由比淋巴細胞略大些的輕度多形性細胞構成,瘤細胞排列成島狀,小梁狀和玫瑰花結狀。常見核分裂象。
免疫組化:來源于肺轉移性鱗狀細胞癌,像其他鱗狀細胞癌一樣,細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陽性。50%~80%來源于肺鱗狀細胞轉移癌,癌胚抗原陽性。來源于肺轉移性腺癌,PAS染色陽性和耐淀粉酶,涎黏蛋白陽性。70%~100%癌胚抗原(CEA)陽性。來源于肺的大細胞未分化轉移癌,細胞角蛋白和癌胚抗原陽性,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和白細胞共同抗原陰性。來源于肺小(燕麥)細胞轉移癌時低分子重細胞角蛋白呈彌漫性核周顆粒型陽性反應和對神經細絲也呈不同程度陽性反應。此外也對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NSE)陽性,而對S-100蛋白呈陰性反應。
鑒別
-
肺癌皮膚轉移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有些病例外觀呈血管性應與類血管瘤,化膿性肉芽腫或Kaposi肉瘤鑒別。
并發(fā)癥
-
肺癌皮膚轉移可以并發(fā)哪些疾?。?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預防
-
肺癌皮膚轉移應該如何預防?
當發(fā)現得了肺癌時應及時進行治療。
治療
-
當發(fā)現得了肺癌時應及時進行治療。 保健品查詢 Breakline 肺癌皮膚轉移中醫(yī)治療方法
偏方:
材料:太子參10克、白術10克、冬早夏草6克、茯苓10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黃芪30克、菖蒲10克、兒茶10克。
用法:水煎服,天天一劑。
肺癌發(fā)生皮膚轉移的幾率很小,一般轉移癌好發(fā)于胸部、背部、腹部,病理類型以腺癌多見。肺癌伴有皮膚轉移,表示病情已發(fā)展到晚期。
該病癥的治療方案往往根據肺癌分類和皮下腫塊大小而定。首先,應繼續(xù)針對肺部病灶和皮下腫塊進行全身性化療。其次,如果皮下腫塊在2 厘米以上,可進行物理冷凍治療,如氫氦刀或局部病灶放療。最后,患者還要吃一些提高自身免疫力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