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結核疾病
疾病介紹
-
脊柱結核因循環(huán)障礙及結核感染引起椎體病變所致。受累的脊柱表現(xiàn)有骨質破壞及壞死,有干酪樣改變和膿腫形成,椎體因病變和承重而發(fā)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彎度,棘突隆起,背部有駝峰畸形,胸椎結核尤為明顯。脊柱結核約占骨關節(jié)結核總數(shù)的一半,其中以兒童和青少年發(fā)生最多,所有脊椎均可受累。以腰椎為多見,胸椎次之,胸腰段占第三位,頸椎和骶椎較少見。其中,椎體結核約占 99%、椎弓結核占 1%左右。
病因
-
脊柱結核多繼發(fā)于肺結核,部分患者可無肺結核癥狀,肺部感染后通過血液傳播可至全身,傳播至脊椎引起脊椎感染,脊椎血運多為終末支,椎體間為無血液循環(huán)的軟骨盤,故脊柱結核以中心型、邊緣型多見。實際上人體任何部位的骨骼都可以得結核,脊柱部位的結核大約占到50%,其他的比如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等很多關節(jié)也都可以得結核。
癥狀
-
脊柱結核為慢性骨關節(jié)病變,起病緩,進展慢,早期可無癥狀常常被忽視。有的被誤診為慢性勞損、風濕癥等而長期對癥治療。極少數(shù)起病急驟,易和急性化膿性炎癥混淆。
1.全身癥狀
患者倦怠無力,食欲 減退、午后低熱、盜汗和消瘦等全身中毒癥狀。偶見少數(shù)病情惡化急性發(fā)作出現(xiàn)弛張型高熱,體溫 39℃左右,多誤診重感冒或其他急性感染。
2.局部癥狀
(1)疼痛
患處局限性鈍痛。早期輕,病情進展逐漸加重,勞累、活動后加重,在坐車震動、咳嗽、打噴嚏時加重,臥床休息后減輕。夜間痛加重,如果出現(xiàn)突然癥狀加重,多為椎體壓縮或病變累及神經(jīng)根,疼痛可沿脊神經(jīng)放射,上頸椎放射到后枕部、下頸椎放射到肩或臂,胸椎沿肋間神經(jīng)放射至上、下腹部,常誤診為膽囊炎、胰腺炎、闌尾炎等。下段胸椎11~12可沿臀下神經(jīng)放射到下腰或臀部,為此X線攝片檢查時多僅攝腰椎片,從而下段胸椎病變經(jīng)常被漏診。腰椎病變沿腰神經(jīng)叢多放射到大腿的前方,偶牽涉腿后側,易誤診為間盤脫出癥。
(2)活動受限
病變周圍軟組織受到炎癥刺激,發(fā)生疼痛、保護性攣縮,影響脊柱活動。頸椎與腰椎活動度大,容易查出,胸椎活動度較小,不易查出。脊柱主要有屈伸、側彎和旋轉三個方向活動。無特殊固定體位讓患者主動屈曲、伸展、側彎,如有受限,常常也能一目了然。小兒不合作,可使其仰臥,??砂l(fā)現(xiàn)髖、膝屈曲;如被動伸直髖關節(jié),可出現(xiàn)疼痛;讓患兒俯臥,一手握其雙足并將其提起,可見立即出現(xiàn)疼痛,并能看到腰部板狀。即俯臥背伸試驗陽性。
(3)異常姿勢
患者常有特定姿勢異常,部位不同,姿勢各異。頸椎結核患者常有斜 頸、頭前傾、頸短縮和雙手托著下頜體位。胸腰椎、腰椎及腰骶椎結核患者站立或行走時呈 挺胸凸腹的姿勢,坐時喜用手扶椅,以減輕體重對受累椎體的壓力。正常人可彎腰拾物,因病不能彎腰而是屈髖屈膝,一手扶膝另手去拾地上的東西,稱之拾物試驗陽性。
(4)脊椎畸形
主要為結核桿菌侵襲破壞造成椎體間形態(tài)結構改變所致,頸椎和腰椎可有生理前突消失,胸椎、胸腰段多以后凸畸形多見,多為角型后凸,用手觸摸,一觸即知。脊椎側彎不常見,也不嚴重。脊椎后凸畸形,彎腰受限為脊柱結核的特征表現(xiàn)。
(5)壓痛及叩擊痛
早期病變較深且較局限,故局部壓痛可不明顯,可采用縱向叩擊法檢查:患者坐直,醫(yī)生一手扶住患者胸前,一手握拳縱向叩擊患者頭頂,此時患者常有病損椎隱痛。當局部畸形出向后,用手按壓后凸棘突,即能引起明顯疼痛。
(6)寒性膿腫和竇道形成
常為患者就診的最早體征,就診時70%~80%脊柱結核并發(fā)有寒性膿腫,常有將膿腫誤認為腫瘤。位于深處的脊椎椎旁膿腫需通過X線攝片CT或MRI可顯示出。環(huán)樞椎病變可有咽后壁膿腫引起吞咽困難或呼吸障礙;中、下頸椎膿腫出現(xiàn)頸前或頸后三角;胸椎結核椎體側方呈現(xiàn)張力性梭形或柱狀膿腫,可沿肋間神經(jīng)血管束流注至胸背部,偶可穿入肺臟、胸腔、罕見的穿破食道和胸主動脈;胸腰椎、腰椎的膿腫可沿一側或兩側髂腰肌筋膜或其實質間向下流注于腹膜后,偶穿入結腸等固定的臟器,向下不求上進至髂窩、腹股溝、臀部或腿部;骶椎膿液常匯集在骶骨前方或沿梨狀肌經(jīng)坐骨大孔到股骨大轉子附近。膿腫可沿肌肉筋膜間隙或神經(jīng)血管束流注至體表。經(jīng)治療可自行吸收,或自行破潰形成竇道。竇道繼發(fā)感染時,病情將加重,治療困難,預后不佳,應盡量避免。
(7)脊髓受壓
結核性炎癥蔓延到椎管或椎體畸形壓迫脊髓,可出現(xiàn)脊髓受損癥狀,脊柱結核特別是頸胸椎結核圓錐以上患者應注意有無脊髓壓迫征,四肢神經(jīng)功能障礙,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脊髓壓迫并發(fā)癥。若炎癥控制不理想,直接累及蛛網(wǎng)膜下腔,引起結核性腦膜炎,預后極為不良。脊柱結核合并脊髓損傷是預后最差的一種類型。
檢查
-
輔助檢查
一、X 線攝片
X 線攝片在病早期多為陰性,起病后 6 個月左右,椎體骨質 50%受累時,常規(guī) X 線攝片才能顯示出。X 線攝片早期征象表現(xiàn)在椎旁陰影擴大、隨著出現(xiàn)椎體前下緣受累、和椎間變窄、椎體骨質稀疏,椎旁陰影擴大和死骨等。椎體骨質破壞區(qū)直徑<15mm者,側位攝片多不能顯示出,而體層攝片破壞區(qū)直徑在 8mm 左右就能查出。在椎體松質骨或膿腫中時可見大小死骨。
1、脊柱生理弧度的改變:頸椎和腰椎變直,胸椎后突增加。嚴重時,頸椎和腰椎也可向前屈曲。
2、椎體改變:早期改變輕微、局限,特別是邊緣型,常常僅見椎體某一邊角局限性毛玻璃樣改變,或密度不均,很易遺漏。當病變廣泛,死骨形成時,X線表現(xiàn)典型,呈大片密度不均影,常常是破壞和硬化并存,死骨因無血運,密度高,和周圍邊界清楚。椎體破壞壓縮時,椎體變窄,邊緣不齊。結核椎體空洞,多表現(xiàn)小而局限,邊緣硬化,常有死骨。
3、椎間隙改變:間隙變窄或消失,邊緣不齊、模糊。如為中心型椎體結核,早期椎間隙也可無變化。
4、椎體周圍軟組織: 多以病變椎體為中心,頸椎可見椎前軟組織陰影增大,氣管被推向前方或偏于一側。胸椎可見不同類型的椎旁膿腫陰影。腰椎可見腰大肌陰影增大增深。說明膿液越多。如軟組織陰影不很大,但有明顯鈣化。說明病情已經(jīng)穩(wěn)定。
二、CT 檢查
CT檢查能早期發(fā)現(xiàn)細微的骨骼改變以及膿腫的范圍,還可以顯示椎間盤、椎管的情況。對常規(guī) X 線攝片不易獲得滿意影像的部位更有價值。結合臨床資料綜合分析,如椎旁擴大陰影中,有鈣化灶或小骨碎片時,有助于脊柱結核的診斷。CT 有時還是無法鑒別脊柱結核和脊椎腫瘤。
三、MRI 檢查
具有軟組織高分辨率的特點,用于顱腦和脊髓檢查優(yōu)于CT,在脊椎矢面、軸面和冠面等均可掃描成像。脊柱結核MRI表現(xiàn)病變的椎體、間盤和附件與正常的脊椎對應處的正常信號相比,高于者為高信號,低于者為低信號。
1.椎體病變
T1加權像顯示病變處為低信號,或其中雜有短T1信號。椎體病變T2加權像顯示信號增強。圖像顯示有病變椎體除信號改變外,可見椎體破壞的輪廓、椎體塌陷后順列改變和擴大的椎旁影像等。
2.椎旁膿腫 脊柱結核椎旁膿腫在T1加權像顯示低信號,而T2加權像呈現(xiàn)較高信號。冠面能描繪出椎旁膿腫或雙側腰大肌膿腫的輪廓與范圍。
3.椎間盤改變脊柱結核X線攝片間盤變窄是早期征象之一。MRI的T1加權像呈現(xiàn)低信號變窄的間盤。正常的髓核內(nèi)在T2加權像有橫行的細縫隙,當有炎癥時這細縫隙消失,能早期發(fā)現(xiàn)間盤炎癥改變。
MRI在早期脊柱結核的診斷較其他任何影像學檢查包括ECT在內(nèi)更為敏感。臨床癥狀出現(xiàn)3~6個月,疑內(nèi)脊柱結核患者,X線攝片無異常,MRI可顯示受累椎體及椎旁軟組織(膿腫),T1加權像為低信號,T2加權像為高信號。早期脊柱結核MRI影像可分為三型。①椎體炎癥;②椎體炎癥合并膿腫;③椎體炎癥、膿腫合并椎間盤炎。值得提出受累椎體處于炎癥期,而無軟組織和椎間盤信號改變者,不能與椎體腫瘤相鑒別,必要時應行活檢證實。
四、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guī)
改變不明顯,可有淋巴細胞增高。如有合并感染,白細胞總數(shù)和中性白細胞增高,病程長者,紅細胞和血色素可降低。
2.血沉
血沉在活動期升高,多在30~50mm/h,如明顯升高,提示病情活動或有大量積膿。靜止及治愈期逐漸下降至正常,如再次升高說明有復發(fā)的可能,無特異性。
3.結核桿菌培養(yǎng)
一般取膿液、死骨、結核肉芽組織進行培養(yǎng),陽性率約為50%左右,具有定性診斷價值。但培養(yǎng)時間長,陽性率不高。 結核菌素試驗(PPD試驗),陽性反應是一種結核特異性變態(tài)反應,它對結核菌感染有肯定的診斷價值,PPD主要用于少年和兒童結核病診斷,對成人結核病診斷只有參考價值,它的陽性反應僅表示有結核感染,并不一定患病,若試驗呈強陽性者,常提示人體內(nèi)有活動性結核,PPD對嬰幼兒的診斷價值比成年人大,因為年齡越小,自然感染率越低,而年齡越大,結核菌自然感染機會越多,PPD陽性者也越多,因而診斷意義也就越小。
鑒別
-
根據(jù)慢性進行性病史、典型的癥狀與體征,以及各項特殊檢查,脊柱結核診斷并不困難,但有時易和下列疾病混淆,應認真鑒別。
(一)強直性脊柱炎:本病均有骶髂關節(jié)炎癥,沒有全身中毒癥狀,X 線檢查看不到骨破壞和死骨,胸椎受累后會出現(xiàn)胸廓擴張障礙等臨床表現(xiàn)可以幫助鑒別。
(二)椎間盤退化癥:年齡 40 歲左右特別是體力勞動者,常見于頸椎和腰椎,表現(xiàn)患處慢性疼痛或并有所屬神經(jīng)根放射性疼痛。X 線攝片椎間狹窄,其相鄰椎體邊緣致密,或有唇樣增生改變,椎旁無擴大陰影,患者體溫和血沉正常。
(三)腰椎間盤脫出:多見于 20~40 歲男性,腰痛及坐骨神經(jīng)痛,咳嗽時痛加重。檢查可見腰側彎,生理前凸減少或消失,患側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但是患者血沉和體溫均正常。腰椎 4~5或腰5骶1椎體結核后側病變常與混淆。
(四)先天性椎體畸形:多見于16~18 歲,腰背疼痛,外觀或有脊柱側凸等畸形。X 線攝片可見半椎體,椎體楔形改變或相鄰兩椎體融合或同時可見肋骨等畸形,兩側椎弓根橫突,肋骨的數(shù)目不等,這類先天畸形應與治愈型椎體結核鑒別。
(五)脊椎化膿性炎癥:發(fā)病前,患者多有皮膚癤腫或其他化膿灶 病多驟起,體溫高,中毒癥狀明顯,受累部疼痛明顯,活動受限,局部軟組織腫脹和壓痛。X 線攝片椎體可見骨質破壞,椎間變窄,常有死骨形成,多無膿腫形成,應行細菌和組織學檢查確診。
(六)自發(fā)性環(huán)樞椎脫位:常繼發(fā)于咽部炎癥之后。10 歲以下兒童,患兒常用手托住下頜,有斜頸,頸部活動受限,X 線攝片環(huán)椎向前脫位,齒狀突向側位或后方移位,而無骨質破壞,無寒性膿腫陰影。CT 檢查有助診斷。
(七)扁平椎體:多見兒童,表現(xiàn)背痛,后凸畸形,脊柱運動受限,無全身癥狀, 本病常見的有兩種病因: 椎體嗜伊紅肉芽腫和骨軟骨病。 X 線攝片患椎楔形改變,可殘留一薄片,而相鄰椎間隙正常,椎旁可見稍擴大的陰影,病變治愈后,椎體高度多能不同程度恢復。 (八)脊椎腫瘤:可分為原發(fā)和轉移兩大類 1、原發(fā) 常見 30 歲以下患者,常見良性的骨巨細胞瘤,骨軟骨瘤、血管瘤;惡性的有淋巴瘤、脊索瘤、尤文肉瘤等。 2、轉移癌 多見于 50 歲左右患者,常見的有肺癌,乳癌,腎癌,肝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等,轉移到椎體或附件,神經(jīng)母細胞瘤則多見于5 歲以下嬰幼兒。
(九)慢性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常年腰痛,勞累后加重。不少腰椎結核患者,早期都曾被診斷為腰肌筋膜炎,該病雖有腰痛和功能受限,但患者健康不受影響,無固定壓痛點,X線片檢查無骨質破壞。
(十)慢性感染:如梅毒、布氏桿菌病、傷寒桿菌等感染,有時也可引起脊柱感染、椎體破壞,X線片所見有時相似結核,需認真分析病史,結合實驗室檢查鑒別。
并發(fā)癥
-
脊柱結核并發(fā)截癱最常見的并發(fā)癥 。
(一)脊柱結核截癱前的前兆:
1.感覺障礙:如患者訴說有從后背向前胸或是腹部的束帶樣緊縮感,或是有蟻爬、麻木、冷人刺激異常的感覺 。
2.運動障礙:自覺行走笨拙,挪腳步時不聽使喚,雙下肢發(fā)僵,發(fā)硬、顫抖、或發(fā)軟無力、易于跌倒等。
3.括約肌功能障礙:主要是膀胱和直腸括約肌的障礙,表現(xiàn)為無力、失禁等 。
4.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如表現(xiàn)為病變椎體下的皮膚干燥、無汗、皮膚溫度低,用手觸摸正常椎體或是病變椎所支配的神經(jīng)上下、左右的范圍有熱冷分明的感覺。
(二)脊椎結椎合并截癱的約有10-20%,應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主要措施為脊柱結核活動期堅持不負重,堅持臥床和抗癆藥物治療等。如已發(fā)生截癱,應早期積極治療,大多可以取得良好的恢復。如失去時機,后果是嚴重的。如已有部分癱瘓,一般多先行非手術治療,按截癱護理,絕對臥床,進行抗結核藥物治療,改善全身情況,爭取最好的恢復;如1~2月后不見恢復,應盡早手術解除張力,如截癱發(fā)展很快,甚至完全截癱,應盡快手術,不宜等待。在頸椎結核合并截癱,或有寒性膿腫,應早行手術,可在頸部前側作切口,在胸鎖乳突肌前側與頸總動脈頸內(nèi)靜脈之間(或在頸動脈鞘之前)進入,顯露和清除病灶,必要時一次處理兩側。在胸椎手術多采用肋骨橫突切除病灶清除術,或行椎前外側前灶清除減壓術,待截癱恢復,一般情況好轉后,再作脊椎融合術,使脊椎穩(wěn)定。
其次結核桿菌流注或傳播到其他部位引起的其他部位結核桿菌感染發(fā)病,如結核性胸膜炎、膿胸、結核性腦膜炎等等也是其常見并發(fā)癥。
預防
-
主要是預防結核感染,新生兒卡介苗防疫。
治療
-
脊柱結核是全身結核的一部分。為了盡早治愈全身和局部結核,應積極增強患者機體抵抗力,使矛盾向有利于機體方面轉化。應用支持療法,藥物療法,微創(chuàng)療法,必要時手術清除病灶,融合脊椎,早日恢復患者的健康。但是,任何治療方法都有其獨特的適應癥,對于脊柱結核的患者而言,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最重要。
支持治療
結核多有食欲減退、身體消瘦、貧血或低蛋白血癥。全身狀況好壞與病灶好轉或惡化有密切關系。休息和營養(yǎng)作為改善全身情況的一個重要步驟是治療結核所不可缺少的。休息使機體代謝作用降低,消耗減少,體溫下降,體重增加,有利于體力恢復。因此,患者要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同時改善營養(yǎng)狀況也很重要。積極補充營養(yǎng),給予可口、易消化、富于營養(yǎng)的食物。營養(yǎng)狀況較差的可補給魚肝油,維生素B、C等。貧血的可給鐵劑、維生素B12、葉酸等。嚴重貧血的患者可間斷輸血,每周1~2次,每次100~200ml。肝功能不好的需進行保肝治療。合并感染的可給廣譜抗生素,或根據(jù)藥物敏感試驗給敏感藥物。對截癱患者應加強護理,預防褥瘡,并防止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局部制動
局部制動可以使脊柱結核病灶部位得到充分休息,減輕疼痛,為病變部位的組織修復、愈合創(chuàng)造一個穩(wěn)定的局部力學環(huán)境,是常用的術前、術后輔助治療方法。以往主要以石膏固定為主,目前又被高分子熱塑性支具取代的趨勢。
抗結核化療
抗結核藥物的化學治療對于結核病的控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結核化學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規(guī)律、全程、適量、聯(lián)合。早期,即對所有檢出和確診患者均應立即給予化學治療。有些患者在不能排除結核感染情況下也可采取抗癆藥物診斷性治療。
早期化學治療有利于迅速發(fā)揮早期殺菌作用,促使病變吸收和減少傳染性。規(guī)律,即嚴格遵照醫(yī)囑要求規(guī)律用藥,不漏服,不停藥,以避免耐藥性的產(chǎn)生。全程,即保證完成規(guī)定的治療期是提高治愈率和減少復發(fā)率的重要措施。適量,即嚴格遵照適當?shù)乃幬飫┝坑盟?,藥物劑量過低不能達到有效的血濃度,影響療效和易產(chǎn)生耐藥性,劑量過大易發(fā)生藥物毒副反應。聯(lián)合,即同時采用多種抗結核藥物治療,可提高療效,同時通過交叉殺菌作用減少或防止耐藥性的產(chǎn)生。
一、一線抗結核藥物:
1.異煙肼(INH):具有最強的早期殺菌作用,預防藥物產(chǎn)生耐藥性最好。口服吸收快,易滲入胸腔、腹腔,腦脊液和關節(jié)液中,且能滲入細胞內(nèi),故亦能殺滅細胞內(nèi)的結核桿菌。成人每天用量300mg,分3次服用。小兒用量,每天每kg體重10~20mg。異煙肼對肝功能有損害,還有引起神經(jīng)炎及精神癥狀 ,服用期間注意定期檢查肝功能,大量服用可加服維生B6。
2.利福平(RFP):滅菌作用最強。口服后經(jīng)腸道吸收,在血液中能較長時間維持高濃度,能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利福平對結核病的治療效果較好。成人劑量為每天450~600mg,可于清晨空腹服用,亦可分兩次服用。兒童一般用量為每日每千克體重20mg。利福平有肝功能損害,胃腸道反應,皮膚反應,流感樣反應等副作用。故肝功能有嚴重損害及膽道有梗阻的患者忌用,老年人、兒童、營養(yǎng)不良者慎用。
3.吡嗪酰胺(PZA):具有對酸性環(huán)境中細胞內(nèi)結核菌群的特殊的滅菌作用。PZA和RFP聯(lián)合則具有最強的滅菌作用。成人每天用量1~1.5g,分2~3次口服。中毒作用為肝功能損害,并能引起關節(jié)疼痛。
4.乙胺下醇(EMB):抗結核作用較強,可彌漫到人體各組織中。成人用量為每天750mg,一次服完以便獲得高峰血濃度。副作用有視力障礙。當早期出現(xiàn)色覺障礙時即應停藥。
5.鏈霉素(SM): 屬抑菌藥,僅對細胞外的結核桿菌有殺滅作用??诜灰孜?,肌肉注射可以滲入到各種組織中,但不能或很少通過血腦屏障。長期服用可有聽神經(jīng)損害和腎功能損害,注意定期檢查腎功能。成人使用劑量,每天1g,分兩次肌注。兒童用量為每天15~30mg/kg體重。
二、二線抗結核藥物:
丁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卡那霉素、環(huán)絲氨酸、乙硫異煙胺和對氨柳酸等。 根據(jù)患者情況選擇不同用藥方案
1、 對于耐藥的患者或者復治的患者治療是比較困難的,根據(jù)結核桿菌培養(yǎng)加藥敏的結果選擇方案。如果一線抗結核有兩種以上耐藥的,可在一線藥物基礎上加上一種或兩種以上的二線藥物。
2、 對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根據(jù)其耐受程度不同用藥方法也不同,(比如,有些患者初次應用抗結核藥,在多種抗結核藥聯(lián)合應用的情況下會導致肝功能急劇下降,可根據(jù)肝功能損傷的程度選擇性的用藥,也可暫停抗結核藥物,待肝功恢復正常再把抗結核藥物逐漸增加的正常用量,必要時更換或替換抗癆藥物,讓肝臟有一個適應過程;如合并有貧血,在糾正貧血的基礎上加強自身免疫治療,再加強抗癆治療;合并腎功能不全的在保護腎功的基礎上選擇性用藥等)。
3、 對于年輕的患者,沒有合并其他疾患的可用傳統(tǒng)方案,對于年老體弱或者兒童可選用副作用較小的藥物。
4、 根據(jù)患病的部位和性質來決定化療時間的長短。
微創(chuàng)療法
經(jīng)過單純藥物治療:臨床癥狀不緩解并且椎管沒有壓迫的活動期脊柱結核。符合上述條件的患者都可以接受微創(chuàng)治療,微創(chuàng)治療觀點認為脊柱結核與脊柱腫瘤不同,脊柱結核不需要徹底切除、不需要病灶清除。病灶內(nèi)和流注膿腫內(nèi)可以放置各種引流物。除增加口服藥物劑量外,利用微創(chuàng)的方法,可以提高病灶內(nèi)的藥物濃度,并且沒有明顯的毒副作用。不融合,也可以實施內(nèi)固定治療,單純固定是治療脊柱結核的一種方法。從微創(chuàng)的角度出發(fā),急性期需要做椎管減壓的主要是出現(xiàn)脊髓壓迫的患者?;蔚葐栴}可以待到二期進行處理。
微創(chuàng)療法的優(yōu)點:1.局麻下實施,雙肺情況差的患者可以耐受。2.可以做椎管減壓,適合于脊柱結核出現(xiàn)截攤的患者。3.可以做脊柱內(nèi)固定,術后患者可以早期下地,克服了單純使用微創(chuàng)方法的缺點。4.術前無需特別的準備,不需要長期服藥,無需對血沉進行嚴格限制。5.輕度校正部分后凸畸形。
微創(chuàng)的方法:
1.局部麻醉CT引導下病灶穿刺、置管、引流、局部化療。單純藥物治療無效的活動期脊柱結核患者中,75-?80%的患者經(jīng)過單純微創(chuàng)手術的方法可以獲得痊愈。余下20-25%的患者多可以通過其他微創(chuàng)方法治愈。穩(wěn)定期脊柱結核就診的患者,多需要接受開放矯形手術。
2.脊髓壓迫癥狀不緩解或加重、就診時即出現(xiàn)了脊髓壓迫癥狀和無法耐受長期臥床的患者可以行微創(chuàng)內(nèi)固定手術治療:(1)經(jīng)椎板間孔椎管減壓,適應于有椎管內(nèi)壓迫的病例;(2)經(jīng)椎板間孔椎管減壓+椎弓根釘內(nèi)固定,適用于有椎管內(nèi)壓迫,需要早期下地的患者。
傳統(tǒng)手術療法
常用手術有四種類型:
1.切開排膿:傳統(tǒng)觀點認為寒性膿腫廣泛流注致患者出現(xiàn)繼發(fā)性感染,全身中毒癥狀明顯,不能耐受病灶清除術時可做切開排膿挽救生命。寒性膿腫被切開后,全身中毒癥狀可望得到控制,但切口不易愈合。
2.病灶清除術:20世紀40~50年代起,由于抗結核藥物的成功合成和提取,為實施病灶清除術提供了條件。有前路和后路手術兩種。后路手術通常用于胸椎結核,從寒性膿腫明顯的一側入路?;颊呷扰P位,手術側向上。做棘突旁切口,推開骶棘肌,顯露病變脊椎的一側肋橫突,按病變范圍需切除1~3個肋橫突及部分肋骨頭。推開胸膜,進入病灶做徹底的清創(chuàng)術,可以清除膿液、結核性肉芽組織、干酪樣壞死物質和死骨。應該掏盡椎間隙內(nèi)一切病變組織,直至進入對側寒性膿腫。頸椎結核則多從前路進行病灶清除術,術后予以石膏固定3~4個月,復查后酌情拆除石膏或繼續(xù)固定。
3.后路脊柱融合術:這是古老的手術,現(xiàn)已很少使用。那么后路椎弓根螺釘系統(tǒng)與前路病灶清除術聯(lián)合應用是否可取呢?聯(lián)合手術可以加強脊柱穩(wěn)定性,并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不必用石膏背心固定;但必須考慮到手術創(chuàng)傷大的問題,如果脊柱結核病例久臥病床,一般情況比較差,則不能耐受此聯(lián)合手術。
4.矯形手術:主要是糾正脊柱后凸畸形。已有臨床報道對陳舊性胸椎結核有后凸畸形者采用Halo牽引,再施行脊柱矯形并后路安放內(nèi)固定物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