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角膜結膜炎疾病
疾病介紹
-
腺病毒性角膜結膜炎包括流行性角膜結膜炎(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EKC)、咽-結膜熱(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PCF),其中EKC是一種世界性廣泛流行的眼部傳染病,其臨床特點是急性濾泡性或假膜性結膜炎,伴有角膜上皮下浸潤。
病因
-
流行性角膜結膜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發(fā)病原因
腺病毒直徑約60~90nm,由核心和衣殼組成20面體結構。核心由線性雙鏈DNA及其他4種相關蛋白組成,衣殼由12種蛋白質共252個子粒組成,其中240個子粒是六鄰體,12個子粒為五鄰體,五鄰體由1個纖維及多邊的基部和纖維遠端的結節(jié)組成,五鄰體和六鄰體都具有特異性抗原決定簇。自1953年分離到腺病毒以來,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6個亞組47個血清型。能夠引起眼部疾病的主要有D組(8,19和37型,少數(shù)由9,l0,13,15,20,22~24,29型引起),C組(1,2,5,6型),B組(3,7,少數(shù)由11,14,16,21型引起)和E組(4型)。共有19個血清型可引發(fā)腺病毒感染性眼病,和血清型密切相關的臨床癥狀有流行性角結膜炎(Ad8,9,37),咽結膜熱(Ad3,7),非特異性濾泡性結膜炎(Ad1,2,4,5,6)。盡管血清型和臨床表現(xiàn)有密切的關聯(lián),但仍有很多例外,并且許多血清型可導致輕微濾泡性結膜炎。
1.腺病毒(adenovirus,Ad) 是一群十分廣泛的DNA病毒,主要在細胞核內繁殖。除了感染結膜、角膜上皮及咽、淋巴組織外,還能在腸道繁殖。迄今總共發(fā)現(xiàn)80個血清型,其中感染人的有21個血清型,其中EKC是由Ad7,8,19,37型引起;咽-結膜熱是由Ad3,4,7型引起;一般濾泡性結膜炎是由Ad1~11,14~17,19,20型引起。
2.EKC、PCF結膜炎和表層點狀角膜炎是Ad感染的直接結果;上皮下浸潤則為免疫反應所引起。
(二)發(fā)病機制
病毒侵入細胞內,在細胞核內繁殖,其復制和擴散可直接引起感染細胞損傷。該過程可能由機體免疫反應介導,病理改變出現(xiàn)黏膜出血、水腫、滲出及細胞浸潤,部分細胞發(fā)生變性、壞死和脫落,胞質及胞核內可見包涵體。
癥狀
-
流行性角膜結膜炎有哪些表現(xiàn)及如何診斷?
1.EKC 潛伏期5~12天,多為8天。常雙眼發(fā)病,開始為單眼,2~7天后另眼受累,患者有異物感、燒灼感,怕光、流淚及輕度視力障礙。
(1)全身表現(xiàn):有發(fā)熱、咽痛、腹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此種情況多見于兒童,成年人則較少有全身癥狀。多見有耳前、頜下淋巴結腫大并壓痛。
(2)結膜病變:有大量濾泡形成,以上、下穹隆部最多。結膜充血、水腫明顯,下瞼結膜有假膜形成。水樣分泌物。上瞼結膜有點狀出血。有時瞼結膜可出現(xiàn)扁平瘢痕或瞼球粘連。
(3)角膜病變:
①周邊部表層點狀角膜炎:結膜炎發(fā)病后1天,部分患者角膜緣出現(xiàn)局限性充血,相應角膜周邊部出現(xiàn)散在表層點狀角膜炎。
②中央部表層點狀角膜炎:發(fā)病1周左右,角膜中央部也出現(xiàn)表層點狀角膜炎,裂隙燈下熒光素染色檢查,點狀病變微隆起于角膜表面,數(shù)量多少不等,有的呈散在分布、有的呈簇狀排列。角膜知覺減退。
③上皮下浸潤(subepithelial infiltration):發(fā)病2~3周后,結膜炎及表層點狀角膜炎的體征逐漸消失;另一種角膜病變上皮下浸潤同時或相繼出現(xiàn),位于前彈力層和基質淺層之間的灰白色圓形或半圓形浸潤病灶,直徑為0.2~0.5mm(很少超過1mm以上)。數(shù)目不等,可數(shù)個到百余個,熒光素染色陰性,無新生血管生長。常歷經(jīng)數(shù)月、數(shù)年才可吸收,不形成潰瘍。若發(fā)生于瞳孔區(qū),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視力損害。
④多發(fā)性角膜上皮糜爛:部分患者在2~3周結膜炎癥消退后發(fā)生彌漫性上皮糜爛或絲狀角膜病變。發(fā)病機制不清楚,可能與EKC的淚液分泌減少有關。此外Ad8、19型尚可引起輕度的前部葡萄膜炎。
2.PCF 潛伏期5~6天,常為雙眼發(fā)病,可先后或同時發(fā)病。典型的表現(xiàn)為結膜炎、發(fā)熱、咽炎三聯(lián)征。
(1)結膜、角膜炎:急性濾泡性結膜炎是最突出的也是病程最長的臨床表現(xiàn),可見眼瞼及結膜水腫,濾泡形成,下瞼結膜較上瞼結膜多。部分患兒角膜可出現(xiàn)細點狀上皮浸潤、卷絲,一般隨結膜炎好轉而痊愈,不留痕跡,也不發(fā)生上皮下浸潤。
(2)發(fā)熱:一般表現(xiàn)為驟起性高熱,持續(xù)4~7天。發(fā)熱程度與年齡有關,兒童體溫升高較明顯,常伴有畏寒,頭痛,肌肉酸痛,腹瀉等癥狀。
(3)咽炎:表現(xiàn)為咽痛及咽部充血,出現(xiàn)率不如結膜炎和發(fā)熱高。
本病在流行期間不難診斷。該期內凡發(fā)現(xiàn)有球結膜充血及上眼瞼腫脹的患者,都應首先考慮本病。其最終診斷還取決于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查的結果。
檢查
-
流行性角膜結膜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1.病毒分離 從患者結膜囊內分離病毒,以患病8天陽性率最高(80%),6~10天次之(67%),11天后為陰性。
2.血清學檢查 以恢復期中和抗體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作為診斷依據(jù)。
3.免疫熒光技術 為更快速簡便的方法,即在患病高峰(1周左右)取結膜上皮刮片或分泌物涂片,加熒光素標記抗體標記,幾乎全部病例均可發(fā)現(xiàn)感染的上皮細胞內有病毒抗原存在。
應用電子顯微鏡技術,對病人的淚液或結膜刮片,在電鏡下觀察,可直接發(fā)現(xiàn)病毒顆?;虿《究乖?,但由于價格昂貴,限制了臨床應用。
鑒別
-
流行性角膜結膜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在流行初期或散發(fā)病例,容易和其他急性結膜炎相混淆(表1)。
并發(fā)癥
-
流行性角膜結膜炎可以并發(fā)哪些疾???
角膜炎,瞼球粘連等。
預防
-
流行性角膜結膜炎應該如何預防?
1.現(xiàn)已證實含碘消毒液對腺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采用稀釋1100倍的碘化聚維酮(PVP-I2)液或200倍的碘化聚乙烯醇(PVA-I2)液洗手30s,浸泡診療器具5min,或用浸泡的紗布擦拭診斷桌及門窗等,可防止醫(yī)院內感染。
2.流行期間必須積極宣傳防治知識,抓好學校、托兒所、工廠、企業(yè)、機關以及服務業(yè)(理發(fā)室、浴室)等的防治工作,制定有效的衛(wèi)生管理和消毒隔離制度。
3.疫苗在預防腺病毒感染上有一定價值,Ad8,3,11型的滅活或減毒活疫苗已在日本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預防效果。
治療
-
流行性角膜結膜炎治療前的注意事項
(一)治療
本病屬自限性疾病,在其病程過程中,隨著免疫機制的建立,很快即可自愈。因此治療的重點在于減輕癥狀,防止角膜并發(fā)病的發(fā)生。
1.抗病毒藥物 目前對腺病毒尚無特效藥物。常用的藥物有:
(1)嗎啉雙呱(ABOB):采用10%~15%溶液及眼膏4~10次/d滴眼。必要時配合口服治療。成人1.2~1.5g/d,小兒0.8g/d,分3次口服。ABOB一般無特殊副作用,高濃度溶液滴眼使用次數(shù)過多時,可發(fā)生多發(fā)性上皮糜爛。
(2)碘苷(IDU):0.1%IDU溶液或0.25%眼膏,4~8次/d點眼。
(3)1.25%聚維酮(PVP)溶液或0.5%眼膏,4~8次/d點眼。
以上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效果尚不能肯定,既不能縮短結膜炎的病程,也不能減少或防止上皮下浸潤的發(fā)生。
2.抗生素藥物 局部滴抗生素眼液對本病無治療效果,主要是預防混合細菌感染,常用的藥物有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溶液或眼膏,應盡量不用混懸液,以減少局部刺激。
3.血管收縮藥物 充血較重時可采用0.1%腎上腺素(epinephrine)用生理鹽水稀釋20倍滴眼,可使眼部充血減輕,癥狀好轉。一般不宜使用過久,以3~5次/d滴眼,持續(xù)1周為度。
4.糖皮質激素
(1)結膜炎:在結膜炎期,如病人有嚴重的結膜反應并伴有假膜形成,或有早期瞼球粘連,局部應用可減輕癥狀,同時可預防或減輕角膜病變的發(fā)生。常用的藥物有0.1%氟米龍(FML)和0.02%地塞米松溶液,4~6次/d滴眼,晚上用可的松眼膏1次,一般以持續(xù)使用2周為度。
(2)角膜炎:2周后當結膜炎癥消退,而未出現(xiàn)角膜炎者應立即停止使用。若上皮下浸潤時應再繼續(xù)使用,病情較輕者(10余個浸潤灶)可采用0.05%氟米龍或0.02%地塞米松4~6次/d滴眼;較重者(10個浸潤灶以上)可用0.1%氟米龍或0.05%~0.1%地塞米松6~8次/d滴眼,必要時聯(lián)合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每天或隔天1次;待浸潤灶迅速減少或明顯好轉,再逐漸減少滴眼次數(shù)或降低滴眼溶液的濃度進行維持治療,切勿立即停藥、以防復發(fā)。對于位于瞳孔區(qū)或對視力影響不大的上皮下浸潤,最好不要采用糖皮質激素滴眼治療。
5.其他藥物 為了保護角膜,減輕混濁和并發(fā)癥,可采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谷胱甘肽或1%硫酸軟骨素鈉滴眼;口服維生素B2、B6、吲哚美辛或保泰松等。上皮糜爛較廣泛者,盡可能采用刺激癥狀較輕的眼藥水和眼膏點眼。若能采用生長因子(EGF、bFGF)或自家血清滴眼,會取得更好效果。
(二)預后
及時治療,預后良好。